張旭
摘 要:管理是科學也是藝術,作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當前的教育管理中,筆者認為要重視把“育人”的工作落實到學校管理和教學實際中,科學的管理和教學的創新共同推動人才的發展。
關鍵詞:基礎教育;學校管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62-01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題為《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中強調指出,要把人作為發展中心,“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標……應該使每個人都能發展、發揮和加強自己的創造潛力,也應有助于挖掘出隱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財富”。可見當今教育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重視個性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教育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當前的教育管理觀念中,筆者認為教育管理者必須首先是教育者,而教育者也是管理者。不管是管理者還是教育者,其工作目標都是“育人”,“育人”的工作必須落實到學校管理和教學實際中,科學的管理和教學的創新才能共同推動人才的發展。
一、升華學校管理必須強化校長的素質建設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一所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情況,往往體現出了校長的智慧和能力,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認為自己理想中的北大應該具有“囊括大典,包羅萬象”氣質,于是本著“多歧為貴,不取茍同”的開明態度,將充滿陳腐氣息的老北大改造成了思想學術堪稱一流的新北大。基礎教育學校的領導已應該如此。要具有戰略家的眼光,既抓好學校的物質文明建設,更要加強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建設,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以小失大;應具備較廣博的知識和不同于一般工作人員的能力與個性。校長的素質能力從根本上說,主要是德和才兩個方面:德即人格修養思想作風方面,這是最基礎的,是領導者的首要標準和條件,也是決定其才干增長和發揮的方向與動力;才即知識技能和領導能力,校長必須成為領導學校的內行。有高尚品德并成為內行專家,才能創辦有特色、有創新的學校,使傳統教育的共性特征與現代教育重視個性特征有機結合,使學生全面發展、個性鮮明,形成“合格加特長”的有用人才,形成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局面。
二、創新教師管理隊伍和教學管理手段
教師隊伍是學校培養人才的主體,是提高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的關鍵。教學管理隊伍是教與學的組織者、監督者,穩定的教學秩序離不開健全的教學管理系統,而健全的教學管理系統又離不開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高、熟悉教學規律、精通管理業務、數量充足、相對穩定的教學管理隊伍。增強教師隊伍和教學管理隊伍的管理育人能力,是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隨著教學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進程和現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教務管理手段現代化已勢在必行。教學管理手段現代化的主要表現就是信息存儲和處理手段的“規范化、信息化、網絡化”。在現階段,這種現代化主要體現在采用網絡化計算機教務管理系統進行管理。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體現,反過來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規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計算機教務管理系統,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確性、及時性、可靠性,使廣大教務管理者從繁重的手工勞動和雜亂事務中解放出來,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程度地實現數據共享,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在總結和繼承傳統教務管理的有益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運用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促進管理信息的反饋與交流,提高教務管理質量與效率,實現管理工作的現代化。
三、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與教學理念
在這里強調以學生為本的同時,也要做到以教師為本。學校的靈魂工作者是教師,學校效能的提高往往取決于一線的各位教師。他們具體實施著教學的各項任務,包括教育教學、學習時間的有效安排、學習氛圍的營造、對學生的評價與激勵、溝通學生與家長的細節工作等。教師的工作十分辛苦,他們是學校工作的主力軍,是學校的資源。領導要關心、支持和體諒教師,切實為教師著想,管理中應該表現出務實的人文關懷,以保證人力資源特別是優勢資源的持續利用。學校以人為本,就是教育上以學生為本,管理上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要注重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相統一,個性發展是全面發展的核心,全面發展是個性發展的基礎。康德認為,“學校的目標應該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教育強調的是要為每個學生提供發揮創造的機會和條件。為了能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表現就要提供多種活動,目前,基礎教育提倡創設活動的空間和物質條件,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揮,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教育不斷進步的前提下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四、建立教育激勵機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日本著名企業家稻山嘉寬在回答“學習的報酬是什么”時指出“學習的報酬就是學習本身”,可見學習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外的教育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把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對成績好的那組灌輸的是:再努力你們也就這個樣了,不會再有更大的進步;而對于成績差的那組學生,教師則不斷對其進行激勵,以贊賞的態度肯定他們能夠取得更大成功。許多年后,成績差的那組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而成績好的那組卻是表現平平。因此,在教育管理中,激勵機制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開發學生的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效的激勵機制能決定每位學生的努力程度,甚至會影響到他們一生的成敗。
參考文獻:
[1] 賈黛雄.世界最偉大的教育法則[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5
[2] 范國睿.學校管理的理論與實務[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趙中建.學校文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