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紅
摘 要: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就必須要注重文本教學。
關鍵詞:文本;對話;質疑;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77-01
語文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這種感受、理解、欣賞和正確的評價能力的能力呢?葉圣陶先生認為應該“潛心會本文”,即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文本教學。
一、文本教學的重要性——文本是一切閱讀的基礎
語文課程改革過程中,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但作為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載體,文本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憑借和課堂學生活動的主要依托。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甚至就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即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以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對話。以生本對話作為中心和出發點,可以使閱讀教學活動建立多維立體交互聯對話關系,使教學更加有效率。因而走向文本對話、加強文本對話,在平等基礎上,師生共同尊重和信任,讓學生全方位接觸、體驗文本,以語言符號為重要的媒介,用自己的生活和經驗多個方向與文本進行交流,是閱讀教學中問題的重要的選擇,也是閱讀教學未來的發展方向。正如有位教師所說“如果說真有什么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本,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
“潛心會本文”、 “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對文本語言的感知和領悟,包括誦讀、感受、體味、揣摩、摹習,通過大量典范、精粹而又鮮活的語言文字的豐富積累和吸收內化,歷練成一個人的語文文化素質和語文應用技能,古今中外,賢愚不肖,概莫能外。”這樣的文本對話不但是學生處理信息、認知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文本的閱讀與批評,還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正確的評價能力。
二、走近文本,挖掘學生與文本相識的渠道——給學生足夠的文本對話時間
閱讀認知理論認為,閱讀主體對于文本中的言語,只有在他的信息儲存中能夠找到與文本言語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組塊以后,才能夠進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從而識別文本中的信息。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給予學生更多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可以多進行閱讀,接觸更多的文本,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使文本的語言形式與學生的直覺經驗知識之間進行相似選擇,相似匹配,真正保證學生可以更加獨立進行與文本交流,從而在腦海中建立了與文本的信息相關聯的新的知識結構。
授學新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整體閱讀,通過文字表層讀懂文章的意蘊和意境,可以讓學生讀懂作者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作品精妙之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對話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比如語文版七年級上冊《勇氣》一文,可以引導學生主導質疑題目“勇氣”:“在閱讀文本之前猜測寫了什么、哪些人有勇氣、一共寫了幾種勇氣、各有什么內涵、你自己認為最有勇氣的人是誰、為什么、為什么他們會有這樣的勇氣”等等問題,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文本閱讀,自主尋求答案。閱讀質疑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鼓勵學生養成敢于質疑、不人云亦云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運用文本持之有故、據之有理地闡述觀點,并對見解有創意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讓他們的思維可以進入一個主觀學習的狀態。
三、走入文本,挖掘學生與文本相知的渠道——細品語言,咬文嚼字,體會手法
“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文本細讀還應從語言文字入手,對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不能輕易放過。但如今的閱讀課上,教師常常只重視對文章內容的領會,而忽略了語言的習得,表達方法的掌握。文中那精彩的開頭、獨特的結構、優美的語言、生動的描寫等等如不引導學生去揣摩、去領悟,就少了語文味。因此,走入文本、細讀文本還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仔細地推敲,想想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而不用那個詞,用這種說法而不用另一種說法,并抓住文中最有特色的語言和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領會。與文本相知,必須用心地去傾聽、品味文本。還以《勇氣》為例,在通讀文本,整體感知文章后,教師可以設疑激趣:也許會有許多同學認為法國婦女更有勇氣,因為他的勇氣更崇高、更偉大,也更值得欽佩,她應該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可是文章為什么對法國婦女采用的是略寫的手法呢?教師拋出問題后讓學生帶著疑問再次深入文本,并邊讀邊圈出描寫法國婦女的句子思考為什么描寫法國婦女的筆墨并不多卻很感人?學生細讀文本后從神態、語言和動作三個方面進行了討論交流后得出作者對法國婦女采用的乃是白描手法,所以文章對人物著墨不多卻形象躍然紙上。如法國婦女的丈夫剛剛被敵人殺死,這時美國傘兵又一次來到她家請求庇護,她又一次面臨生死的考驗,可是她“很快打開了門。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說明她已傷心至極。但她此時一點也沒有猶豫,甚至“沒有向她丈夫的尸體看上一眼”,就立即答應了美國兵的請求,語言同樣是那樣簡潔有力。其實她的語言越是簡潔,就越能顯出她的勇敢堅強。她的行動同樣快捷:“毫不遲疑地把他送回壁爐邊的碗櫥里”。她一點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危險,可見她勇氣之大。通過深入文本學習,學生可以很好的學習作者抓住典型環境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神態、語言、動作,以簡勝繁地的描寫方法。
文本的意涵是豐富的、多層面的。 走近文本、走入文本,還要引導走出文本,挖掘學生與文本相交的渠道,如仿寫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教師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巧妙地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文本對話,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創新發展的精神,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文本,是語文教學對話中永遠的核心。
參考文獻:
[1] 洪大文.例談文本細讀起點的問題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0(05)
[2] 楊林亞.中學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