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路
摘 要:本文以海歸人才與民營企業間的“智資合作”為視角,著重分析了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創新問題?!爸琴Y合作”在賴于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有效發揮和科學創新,應樹立“服務至上”的政府管理理念,營造“主動服務”的政府管理氛圍,探索“優質服務”的政府管理方式。
關鍵詞:政府;社會管理;合作;創新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吸引和集聚海歸人才回國創業,促進和加強海歸人才與民營企業間的“智資合作”是探索蕭山經濟轉型升級的最佳途徑。在“智資合作”的進程中,如何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發展的理念,促進社會的有效管理,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這既是理論界著力研究的創新社會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也是眾多海歸人才與民營企業家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本文擬從蕭山區“智資合作”的實踐中得出啟示,著力探討“智資合作”中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創新,以期為進一步促進“智資合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智資合作”與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創新
1、“智資合作”有賴于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有效發揮
蕭山是浙江省經濟發展的高地,交通便捷,歷史文化悠久,旅游環境優越。蕭山擁有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并形成了江東新城、湘湖新城、空港新城、錢江世紀城、臨江新城和浦陽江生態經濟區“五城一區”的開放格局。優越的地理環境,讓蕭山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的寶地。
蕭山擁有眾多民營企業,蕭山民營企業約占全區經濟總量的90%左右,有28家民營企業已躋身于“全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蕭山民營企業資金實力雄厚,對高科技的渴望十分迫切,目前蕭山民營企業的經濟結構在不斷轉型升級中,形成了眾多新型產業。而另一方面,蕭山的海歸群體也是一個具有高層次技術、高知識結構、高水平管理經驗的群體。在人才支撐經濟長期發展的大背景下,海歸人才在引領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方面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學成歸國的留學人員,年輕有為,風華正茂,既擁有國外的新技術、新知識、新經驗,也了解國際慣例、經貿規則、國外文化,熟悉國內的投資環境和民族文化。但海外留學人員雖擁有先進的技術,卻存在著創業資金的不足等困難。海歸人才與民營企業的合作愿望目前均非常迫切。因此,“智資合作”的模式在蕭山應運而生。
“智資合作”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新模式,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包括組織保障、政策引導、科技支撐等諸多方面。加強“智資合作”需要政府、市場、公眾等各方力量的全面參與和共同治理。而政府是擁有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代表公共利益、承擔公共責任的特殊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它的作用是任何社會組織都無法替代的。政府作為社會運轉的核心,擁有強大的政治、社會資源,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是影響“智資合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任何一個地方的“智資合作”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同時,政府也必須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責任,賦予自身全新的角色定位,在“智資合作”中充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職能。
2、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需要在“智資合作”中科學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發生了重大轉變,進入了在以對經濟的直接微觀管理轉變為間接宏觀管理、把服務型管理作為主要職能的新階段。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不僅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經濟、社會等事務服務,認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還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世貿規則的需要,堅持公開、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則,用市場經濟的觀點和方法解決機構設置重疊、職能交叉、政出多門、重復管制等問題,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市場調節、社會監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務等職能上來。
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重新定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樣,如何促進“智資合作”的進一步發展,也需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立足于蕭山民營經濟的發展特征,結合海歸創業人員的客觀需求,不斷開拓思路,科學定位、轉變和發揮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打造一個全新的政府形象,以促進蕭山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二、“智資合作”在蕭山區的生動實踐
1、“智資合作”的前提基礎:海歸與民企的優勢互補
截止2013年3月,蕭山區共有登記在冊海歸人才265人,根據蕭山區人事局統計資料的分析,海歸人才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一是年齡優勢明顯。年齡在40周歲以下的海歸人才占總人數的72.5%。二是整體素質較高。碩士及以上學位占比91.1%,有8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20人入選浙江省“千人計劃”。三是專業結構合理。根據人事局對63名海歸人才的抽樣調查顯示,經濟類、管理類、工程技術類人才較多,專業結構與蕭山發展戰略重點吻合,其中理工類專業占52.4%;財經、管理類占34.9%;語言、法律及其他專業占12.7%。四是擇業理性務實。海歸人才向非公經濟領域聚集的趨勢明顯,目前在蕭自主創業的海歸人才有95人,占總數的35.8% ;在企業就業170人,占64.2%。五是實踐經驗豐富。據不完全統計,有7名海歸人才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一定職務,20名海歸人才帶著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專利等科研成果回國,工作經驗豐富,具備較強的創業創新能力。六是自主創業層次高。蕭山區共有95家海歸人才創辦企業,其中注冊資本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的企業12家。主要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械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分別占總數的39.7%、17.2%、13.8%和10.3%。
但來蕭創業的海歸人才普遍存在著“智”有余而“資”不足的問題。一些中小高科技企業在準備將其高新項目投入國內市場時,往往會被融資難所困擾。從海歸人才的創業現實來分析,他們主要靠銀行貸款或風險投資基金,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從銀行方面看,由于有關商業性銀行缺乏針對海歸企業的貸款政策,尤其是缺少對無形資產的評估體系,對無形資產的抵押有諸多限制,從而影響了企業創業資金的獲得。從政府方面看,雖然政府也頒發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但這些政策并不是無條件的,同時政府給予的創業扶持政策與企業創業所需資金相比也會顯得不足,創業融資的困難十分突出。
而蕭山民營資本雄厚,創業資源豐富,可以彌補海歸創業的不足,為海歸提供優越的創業環境。同時,海歸與民企的合作也恰好彌補了民企發展的不足。目前蕭山民營企業的發展已進入了轉型升級階段,在這一特殊階段,蕭山民營經濟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一方面,民營經濟還是一個以傳統經濟為主體的經濟模式,另一方面,民營經濟又將成為大杭州的現代化企業的構成要素。所以,新形勢對蕭山民營企業在發展規模、經營模式、創業環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營企業的升級換代勢在必行。其中,首當其沖的是民營企業對人才、技術的渴求將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最高峰。做好留學生工作,鼓勵各類人才回國創業、來蕭創業有利于改善蕭山區的人才結構,壯大人才隊伍,提高人才素質,彌補蕭山區高新技術和高級管理體制人才的不足,這對促進蕭山可持續科學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促成海歸人才與民營企業之間“智資合作”的前提,是兩者之間各取所長以彌補自身不足的迫切需求。從蕭山“智資合作”的實踐中分析,僅2010年就有148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帶著他們的科研項目,與蕭山區68家民營企業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洽談,達成項目初步合作意向54個。通過連續四屆舉辦“智資合作”對接會,15個留學人員創業項目與14家民營企業成功合作創辦了15家“智資合作”企業,且發展勢頭良好,處于全省領先的水平。
2、“智資合作”的助推器: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不斷創新
分析蕭山區“智資合作”的實踐探索,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政府高度重視“智資合作”發展戰略,尤其是政府的社會管理作用效果明顯,政府重視并促進了海歸與民企之間的有效對接,從中也折射出政府主導作用的成功之處。
較之其他發達地區,蕭山區開展海歸與民企的合作工作起步較晚,但蕭山區自身所具備的海歸與民企的特色優勢,再加上高效的政府社會管理工作,真正使政府起到了對“智資合作”的推動器作用。
(1)建立健全政策,為“智資合作”保駕護航
近年來,蕭山區先后出臺《進一步鼓勵海外留學人員來蕭創業若干意見》、《杭州市蕭山區有突出貢獻人才住房申購實施辦法(試行)》等多種優惠政策,為留學人員來蕭創業提供了較為完善的政策保障,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完善留創園建設、留學人員來蕭創業資金扶持、生活補貼、科技研發、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獎勵、配套資助等??茖W完善的政策制定與實施,是海歸與民企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彼此間合作的基礎條件。有了完善的制度與政策,增進了合作雙方彼此的信任感和穩定性,也體現了政府對“智資合作”的重視和支持。
(2)組織合作對接會,為“智資合作”搭建平臺
為促進海歸與民企的相互合作,蕭山區連續四年舉行了智資合作對接會,這是一次高規格的大會,是一次優秀人才與高端項目的盛會,“資智合作對接”大會以“交流與合作”為主題,堅持“立足杭州、面向海外、服務浙江”的辦會宗旨,進一步加強了蕭山區海外高層次人才的交流與合作,吸引留學人才來蕭創業。尤其是國際尖端技術,吸引了不企業家的目光,留學人才帶來的項目涵蓋了互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制造,通過面對面的對接,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皩哟髸睘榱魧W于美國、新加坡、英國,擁有國際化背景的海外創業團隊與蕭山的民營企業家牽線搭橋,并希望智資合作能“喜結連理”。
(3)設立海外聯絡站,為“智資合作”拓寬領域
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蕭山區出國留學人員及其家屬聯誼會與蕭山區海創會共同在美國舊金山、紐約、波士頓、日本東京、澳大利亞悉尼、加拿大多倫多、新加坡、德國慕尼黑等地分別建立了八個“海外人才工作聯絡站”,這八個工作站的設立意味著蕭山區民營企業與海外留學人員合作將進入到一個更深的發展階段。一方面,蕭山區政府以工作站為載體,開展海外人才接待和咨詢服務,跟蹤海外人才動向。另一方面,在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海外招聘活動的同時,蕭山區政府每年將單獨組織有關民企負責人赴境外舉辦人才招聘會和推介會,采集一批有意向來蕭創業的海外人才信息,既擴大蕭山在海外的影響,又通過與海外人才的零距離接觸,廣泛交流信息,達到“智資合作”的目的。
(4)豐富“保姆式服務”內容,為“智資合作”排憂解難
優化公共服務,通過“一站式”服務窗口,為海歸人才提供法律法規政策咨詢服務,提供定制的、互動的信息服務,對其創辦企業的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申報給予幫助。為海歸人才提供無差別的“同城服務”,幫助解決在生活、社會保障、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方面的困難。加強區內教育機構、商業活動場所、娛樂活動場所等建設,滿足海歸人才及其創辦企業內員工對宜居環境、高品質生活設施、獨特濃厚的文化氛圍等高附加值服務的需求。
三、“智資合作”的啟示:立足政府服務職能,創新政府社會管理模式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舉措,政府在海歸與民企“智資合作”的作用體現是社會管理中的一個組成內容,但它也很真實地折射出當今政府職能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重新定位的必要性。蕭山“智資合作”進程中,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更好地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啟示:
1、樹立“服務至上”的政府管理理念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府轉型,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2012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指出: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蕭山區政府在促進“智資合作”中,注重觀念更新,深刻認識管理就是服務,把最好的服務作為最好的管理。在實踐中,按照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過程的新要求,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優化服務中強化管理,努力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有效促進了“智資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2、營造“主動服務”的政府管理氛圍
創新社會管理要求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的工作格局,努力實現政府調控機制與社會協調機制互聯、政府行政功能與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行政力量與社會調節力量互動的目的。社會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并不意味著政府是社會管理的唯一主體。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組織的發育,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也日漸顯現。
蕭山區政府在促進“智資合作”增強服務意識過程中,積極營造合作氛圍,調動了各有關單位,形成了通力合作之勢,讓海歸與民企均感受到政府的誠意,并多方獲得方便和實惠,社會管理工作效果顯著。蕭山區宣傳、統戰、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科技、教育、財政、農業、衛生、發展和改革等有關部門雖然各自的工作性質不同,但針對“智資合作”工作,各有關部門仍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努力形成強大的合力。
3、探索“優質服務”的政府管理方式
創新社會管理要求著力提升“創新觀”,勇于探索新方法、新手段。相對于經濟管理、行政管理等領域,總體上我們對社會管理的方式、方法還相對陌生,尤其是“智資合作”這一新事物,在具體工作中難免套用傳統思路,特別是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往往效率低、效果差。
但蕭山區政府在“智資合作”領域中積極鼓勵創新、包容創新,并采用柔性管理辦法,加強溝通協調,力求“優質服務”的政府管理方式。如政府主辦的“智資合作”對接會,規格高、影響力大,它不但有力地促進了海歸與民企的緊密合作,也很好地展示了蕭山區政府“優質服務”的社會管理形象,更好地促進了蕭山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總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科學發揮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政府如何在“智資合作”實踐中,創新社會管理,提供優質服務,蕭山走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今后還將在理論和實踐中作進一步的探討和努力,以取得更加顯著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裴志軍. 論社會資本視野下的政府職能轉變[J]. 理論導刊 , 2005,(12).
[2]陳振明 , 盧霞 , 張娜. 我國政府社會管理的現狀及問題分析——《“政府社會管理”課題的研究報告》之三[J]. 東南學術 , 2005,(04).
[3]白鳳山. 關于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法治思考[J]. 新長征(黨建版) , 2011,(01).
[4]葉慶豐. 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的基本思路[J].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 2011,(03).
[5]王爾德. 社會管理創新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部分[J]. 共產黨員 , 2011,(10).
[6]譚桔華. 社會結構轉型與社會管理創新[J]. 湖湘論壇, 2011,(03).
[7]蒲林昌. 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問題研究[J]. 經濟視角(下) , 2008,(12).
[8]丁鵬. 我國中小企業創業階段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