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 要:從近年來全國系統查辦的民政系統職務犯罪情況來看,民政系統職務犯罪主要集中在各類資金發放過程中,鑒于民政系統職務犯罪直接危害群眾切身利益,影響黨和國家的公信力因此調查研究此現象發生的原因、特點對策凸顯其必要性,現對民政系統職務犯罪的原因、特點和應對方案進行分析總結。
關鍵詞:民政;職務犯罪;預防
一、民政系統職務犯罪特點
(一)主體固定
民政系統職務犯罪人員絕大多數是民政部門的中層干部、基層民政辦主任、會計對救濟對象基本情況比較熟悉,一旦救濟對象不存在了,他們中的個別人有機會冒領救濟對象的救濟款。犯罪的主體多數是鄉鎮民政系統的民政所長,任期較長,他們對救濟對象熟悉,了解民政部門在發放各種社會救濟金過程中的漏洞,一旦救濟對象有殘疾(例如智力障礙人士或者聾啞人士),他們就有機會實施貪污行為。
(二)手段簡單
一般采用虛列、冒領、截留等手段。具體手法是:以他人名義書寫有關報告上報縣級民政部門,達到騙取國家優撫款、救濟款及低保金的目的,然后再以他人名義簽名冒領或模仿筆跡冒領。作案手段隱蔽。民政系統職務犯罪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作案的手段和對象上,大多是利用自己工作的范圍和對象的便利,采取多報、瞞報或虛報,然后用假簽名、假印章代領的方法,將社會救助金、已故退伍軍人和傷殘撫恤金、已故退休或代管人員工資等救濟款項貪污挪用。從所查辦的幾起案件情況看,犯罪嫌疑人貪污侵吞各項優撫款、救濟款、低保金的主要手段就是“虛報”和“冒領”。其具體手法是:將已死亡(或死亡多年)的優撫救濟對象按“活人”的名份連續多年上報財政部門,以達到騙取國家優撫款、救濟款及低保金的目的;然后,再通過私刻“死人”章的方式,用“死人章”冒領或模仿死者筆跡冒領。
(三)隱瞞政策
利用優撫對象不熟悉或不知曉國家優撫政策而截留、侵吞各類優撫金、補助款。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的改善,國家不斷加大優撫力度,提高各項優撫、救濟的標準,但由于被優撫救濟對象多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且分散居住在不同的村莊內,相互間交流少,信息閉塞。他們對于國家的民政優撫政策及不斷提高的優撫標準很不了解或不知道。這為某些不法鄉鎮民政人員侵吞、染指國家財政下撥的優撫救濟款提供了便利條件,有的鄉鎮民政人員利用優撫政策不為群眾知曉的機會,將某個時期補發的“優撫救濟款”。
(四)串案多發
無論復轉軍人的優待金,還是退休、代管人員工資,均需報請人事部門審核批準、財政部門核撥,僅憑民政部門是無法直接撥付到位的,涉案人員之所以能夠輕易地虛報冒領他人的救濟款項或退休工資,往往是他們之間相互利用、共享利益等原因。
二、民政系統職務犯罪原因
(一)法律意識淡薄個人私欲膨脹
個別鄉鎮民政工作人員經不起誘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誘使各種侵吞、揮霍優撫救濟款、物案件多發。救濟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法律性嚴肅的工作。但是一些民政工作人員存有政策觀念不強、法律法規知識一知半解的情況,對國家下撥的各類優撫款、救濟款,沒有“不能越雷池一步”的思想意識。造成各種侵吞、揮霍優撫救濟款、物案件的發生。
(二)基層民政隊伍管理不完善
民政系統受當地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領導,業務垂直而人事不垂直,這就導致基層民政所尤其是所長,上級管不了,鄉鎮管不好的脫節現象。尤其是有些鄉鎮的民政部門只有一名工作人員,民政款物的管理、出賬、報賬都是一人操作,分管民政工作的鄉鎮領導沒有具體過問,往往由他自己說了算,此做法不僅嚴重違反會計管理制度,而且為滋生貪污犯罪留下隱患。
(三)賬目資金流轉制度有缺陷
社會救濟資金按照相關規定應該專款專用,設有專門賬戶進行嚴格管理,而實際工作中,由于一些人工作責任心不強,有些環節根本無人管理。就退休工人工資而言,負責申報的是民政部門,審核批準的是勞動人事部門,撥付資金的是財政部門,看起來這是層層把關,實際上是形同虛設。在優撫金、撫恤金、低保金的發放管理上也存在類似問題。
三、預防民政系統職務犯罪對策
(一)加強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著重抓好理想、信念和黨的宗旨教育,預防和清除腐朽思想的侵蝕,要經常開展黨風黨紀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加強清政廉潔的自身修養,大力提倡艱苦奮斗的精神,強化世界觀的改造。二是經常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職人員的法律意識執法水平。一些公務人員走上職務犯罪道路,和一些地方、單位不重視思想教育有關。富有成效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廣大干部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在每個黨員干部思想深處筑起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線,有效預防貪污賄賂犯罪發生。三是學習民政法律法規,嚴格依法辦事。根據各科室工作性質的不同、城鄉民政工作的差異和工作人員崗位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舉辦職務犯罪預防圖片展示、政職務犯罪典型案例分析、召開專題研討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分層次、多渠道的學習培訓,組織民政干部職工學習與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
(二)加強民政隊伍建設
一是對基層民政所長的雙層考核備案制度。針對鄉鎮民政所人事管理體制上存在的問題,向黨委政府提出建議,凡鄉鎮民政所長的任免和變動,要提前征求縣(市)民政局的意見,并報上級民政部門備案,在體制上為防止管理上的失控打下了良好基礎。二是建立良好的選優機制使那些人民稱贊、人民放心的優秀人才進入領導崗位,對不稱職的干部實行待崗、轉崗、離崗、分流等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本著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原則,把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辦事公道正派、有責任心的人員充實到基層。對基層民政工作人員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培訓,擇優罰汰。各鄉鎮的民政部門至少要配備兩名以上的工作人員,并實行異地任職,時間以三至五年為限,強調要嚴格遵守會計制度,互相監督。三是形成一個能夠有效運作的公職人員職務犯罪監督體系。民政局要加強對鄉鎮民政所財務帳目、項目審計的檢查和工作督查,對所發放的退伍復員軍人定補款等要登記造冊,嚴格審查,對死亡情況及時掌握,層層把關,決不能流于形式,要將業務能力、政治素質好的同志選配到民政所領導崗位上。
(三)加強資金監督管理
一是建立“三金”定期審核制度。對享受優撫金、優待金、低保金的人員,每季度由承辦人員會同救濟對象所在的鄉鎮、辦事處民政所長,其所在的街道、居委會負責人等聯合審查,四方簽字后,報主管局長審批,方可作為救助依據。二是建立定點專門專人發放領取制度。對救助資金發放,采取定點定時發放,每次發放需本人簽收,并攜帶個人身份證,防止利用假印章、假簽字冒領的現象。三是各鄉鎮民政所要增加工作透明度,對所涉及的收費項目公布標準,按規章制度辦事,凡是民政所干部調配、任免均應實行離任審計制度,對審計出的問題按管轄權上報,各職能部門應作出及時、公正的處理,并及時向當事人和群眾公布處理結果,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四是應定期組織財會人員進行財務業務培物放對象的回訪制度,定期對民政優撫、救災、救濟款物發放進行復核,并有專人親自到實地與群眾進行回訪,對群眾反映受助對象與實際不相符的,要立即調查,及時處理,以確保救濟資金真正發放到民政對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