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鑫

【關鍵詞】平臺互動 小學數學
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A-
0035-02
復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然而,許多教師在“整理和復習”的教學環節中存在著極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把“復習課”上成習題課、作業課,片面地認為把“整a理和復習”中的習題做完就行。試想,這樣的復習課怎么會高效呢?用平臺互動方式課型上復習課,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度參與、高效系統地梳理知識點,并能有效地對章節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鞏固,從而實現復習效率的最大化。下面筆者談談平臺互動方式課型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
一、搭建平臺,梳理知識,激活、補充已有知識
復習已學的知識并建構知識網絡,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是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目標。利用平臺來整理章節的知識點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讓學生的各個學習要素動起來,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親身經歷自主梳理、主動建構的過程。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整理和復習》時,可以這樣梳理知識點:(1)4分鐘瀏覽課本相關的內容,回顧學過的運算定律。(2)預設向度:①加法交換律;②加法結合律;③乘法交換律;④乘法結合律;⑤乘法分配律。4人小組每人負責整理一個運算定律(包括概念、字母表達式、舉例、應注意的問題、易錯點),然后小組內部交流、匯總。(3)小組展示,互相點評、欣賞。這個教學環節是比較難以突破的,如果學生沒能找出問題的關鍵,教師要適當進行提示,并列舉一些能運用定律使計算簡便的例子,并讓各小組再次修改所舉的例子,通過比較、欣賞、評價這些學習成果,使學生明白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簡潔又明了,便于理解和記憶。這樣一個自主活動的過程,能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分類整理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以后的知識整理中還可以借鑒這種方法,將整理結果制成學習卡片,積累知識。最后教師出示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網絡課件圖,使學生對章節的復習內容形成整體認知。
本課教學先由學生自己整理歸納基礎知識,全班交流互動后呈現教師歸納的內容。這一過程教師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展示的知識網絡有圖文結構式、樹狀結構、氣泡圖、表格式、魚刺圖等。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思維出現了多個向度,學生在交流中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認識數學,對關鍵知識點的強化次數不斷攀升,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擴大數學知識聯系,進一步提高掌握數學知識的水平和技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復習中體會到主動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了復習的效果。
二、構建網絡,溝通知識聯系,積累、提升方法策略
知識之間是相互溝通聯系的,要使知識系統化,復習課必須通過多向度平臺,讓學生把知識連成線,結成網。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多邊形面積的整理和復習》一課時,學生在自主梳理知識點,并說出平面圖形的推導過程后,為了讓學生從深度和廣度理解、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拓寬視野,更好地理解知識的本質,教師要抓住關鍵要素“知識間的聯系”構建平臺。如教師可出示構建的網絡圖(如下圖),讓學生思考:平面圖形之間是否有聯系?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5人小組交流,并用不同的顏色筆在梳理知識點的大卡上做好記錄,接著小組匯報、交流。在此基礎上,教師隨機點講、補講,引導學生挖掘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的理解向縱深推進。首先從下往上觀察,發現在長方形的基礎上推導出平行四邊形,在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推導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感受到知識的發展;再從上往下觀察又發現了知識的統一,領悟了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積累和提升了策略性、方法性。進而繼續引導學生進行多向度、梯度形態的多變式交流互動。讓學生分角色完成作業平臺:(1)方格圖呈現上底是3分米,下底是5分米,高是4分米的梯形,讓學生進行面積計算。(2)在方格圖上畫出和梯形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的圖形。學生在操作、觀察、思考、交互的過程中體悟到變與不變的思想(只要圖形的上下底之和不變、高不變,面積就不會變),對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三者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和擴張,在促進認知建構的同時,能力、品格等也得到了訓練。
三、抓住“能力”要素,構建練習平臺,促進學生發展
梳理知識脈絡之后,還要進行必要的練習,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練習題。通過有效的練習,切實提高“整理和復習”的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如,在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整理和復習》中完成知識點整理后,教師抓住關鍵要素“能力”構建平臺:活用運算定律。在這個平臺中,教師設計了金、銀、銅牌三類練習題(向度主要有搶答題、計算題、編題),學生根據各自的情況選擇其中一個向度去完成。這幾個向度的設置有明顯的梯度,照顧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向度進行學習,他們的應用能力得到了鍛練,個性特征再一次得到表現和張揚。比較活躍的學生做搶答題,善于思考的學生自己編題,善于說的學生暢所欲言,主動向同學匯報等式的性質、運用與其他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選擇做搶答題的學生很活躍,題目一出學生就爭先恐后地搶答了起來,將捕捉到的信息迅速整理,并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選擇編題組的學生在思考編題的過程中,通過信息的整合及應用來創新,體現能力和創造性;選擇暢所欲言組的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思想交流中,從他人那里得到了豐富的信息和啟發。這樣的安排,不但說得快的學生有了表現的機會,也兼顧了寫得快和想得快的學生,使得不同個性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個性再次得到張揚,同時也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高度關注知識的延伸,將知識點落實到位。
總之,用平臺互動方式上復習課能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理念,體現了范圍廣、容量大,練習有層次、有梯度等特點,復習課的效率明顯得以提升。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