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彩媛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審美教育
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A-
0093-01
文言文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蘊含著豐富的a美育資源。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41篇文言文,在教學文言文過程中開展審美教育,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文言文的音韻美、語言美、思想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和語文素養(yǎng)。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
一、朗讀,領會文言文的音韻美
文言文講究遣詞造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逐字逐句地朗讀,仔細品味文言文的音韻美。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時,必須要求學生開口朗讀,讀準字音,特別需要注意一些生僻字、異讀字的讀音。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需要根據文言文的內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思考句子的含義,領會文言文的內涵。
以學習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例,這是一篇體現戰(zhàn)國時期謀臣語言智慧的文章,只有讓學生通過朗讀才能夠體會文中人物的語言智慧。然而,如果只采取慢讀的形式,難以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語言藝術特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仔細朗讀文中出現的容易記錯的字詞,如“窺鏡”的“窺”、“昳麗”的“昳”,還應把握文中出現的妻、妾、客詢問鄒忌問題時使用的語氣、語調。比如,對于妻子的回答,朗讀時要讀出果斷、自信的語氣,表達對丈夫由衷地贊美;妾為了揣摩鄒忌的心理,雖然與妻子的回答都帶有贊美的成分,但由于她的身份是妾,因此朗讀時應使用膽怯的語氣;客人因為有求于徐公,因此,說話的語氣和語調應該是曲意且含有巴結奉迎的成分。通過分析,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語氣朗讀文本,這樣才能深入理解妻、妾、客人三者的回答給鄒忌帶來的啟發(fā),從中領會文言文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地理解。
二、咬文嚼字,理解文言文的語言美
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蘊含著一定的藝術價值,不僅字詞精練,而且結構精巧。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應該引導學生仔細揣摩和品析文本中的名句名段,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巧,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審美情趣。以教學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課文《岳陽樓記》為例,這是一篇流芳百世的名作,有不少被后人傳頌的佳句。比如,針對“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個句子,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品味作者用字的精妙,如風和浪這兩種事物本身不具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但作者在這兩種事物前面分別加了“陰”和“濁”,給人一種陰冷的感覺,而“排空”和“濁浪”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景物動感,增加了陰冷的色調。再如,文中有一個句子“得無異乎”,在這個句子中,“異”字表達了作者與古代仁人志士在觀賞景物時的不同的情感,為表達“古仁人之心”和作者憂國憂民、積極向上、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做了鋪墊。通過品讀和分析文章中的句子,學生能夠從中領會到語言美,也能夠通過句子的美領悟文章的情感與審美情趣。
三、討論,鑒賞文言文的思想美
有的文言文描繪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表達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其進行討論,從而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質,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獲得審美愉悅。比如,在教學一篇文言文之前,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說一說作者的生平,介紹與文章相關的材料,說一說在閱讀文章時的感受等。通過“說”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入課堂討論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狼》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作者蒲松齡的情況,重點介紹蒲松齡談狐說鬼、譏諷社會、暴露官場黑暗、科舉制度的腐敗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屠夫與狼的斗爭過程,如屠夫的智慧體現在哪里,狼的狡詐體現在哪里,通過小組討論,有的小組代表狼,有的小組代表屠夫,各小組之間討論狼和屠夫在斗智過程中誰比較高明。通過正反兩方的討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屠夫機智而勇敢的形象以及狼的狡詐的形象,從而明白了正義必然戰(zhàn)勝邪惡的思想主題。
教材中的文言文有許多富有美學價值的名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地挖掘文本中的美學因素,結合學生的實際,探索開展審美教育的路徑,引領學生通過朗讀、咬文嚼字、討論的方式發(fā)現文言文的音韻美、語言美、思想美,從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