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銀支
摘 要:所謂高效課堂,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就是高效地完成三維教學目標,從教師的角度就是科學合理地設計三維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在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信息技術素養也得到培養,最終,打造出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效;思想;興趣
信息技術課堂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堅持貫徹落實“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進而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轉變教學思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的教學思想需要徹底地進行轉變,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基本理念,以確保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而且,轉變思想是構建新時期高效信息技術課堂的重中之重,是基礎。那么,教師應該從哪幾個方面轉變教育教學思想呢?首先,教學目標設計方面。在新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目標由以往的單一教學目標轉變成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其次,教師方法的選擇。長久以來,不論是信息技術課堂還是其他學科的課堂,大致上呈現的都是“一刀切”“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沉悶無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進而確保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等等。總之,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基本理念,以確保信息技術課堂價值的高效展示。
二、以興趣為起點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而且,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螺旋上升的設置內容。”簡單地說,就是要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促使高效信息技術課堂在學生愿意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得以實現。
例如,在教學《畢業留念冊》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我鼓勵學生用PPT的文本、圖片、背景及自定義動畫等功能來自主制作具有個性和創造的留念冊,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PPT相關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在即將畢業時的集體之愛、師生之誼與同窗之情。通過該過程可以看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制作,不僅可以體驗信息技術教學的價值,而且,還能在做中尋找學習的樂趣,最終,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面向全體學生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將過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上,應對考試才是主要的教學目的。枯燥、單一的教學課堂逐漸成為了部分學生的課堂,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就像旁觀者一樣,缺乏課堂參與的意識。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要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所以,我認為,在信息技術課堂開展分層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進行分層,并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過程,進而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編制古詩集》時,為了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也為了高效信息技術課堂的順利實現,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并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模式,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下面以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進行簡單介紹:
C層主要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該層的目標包括:理解超級鏈接的概念,明確超級鏈接的作用,能夠動手搜集相關的資料等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
B層針對中等學生,該層的學習目標是在C層的基礎上能夠熟練地運用PPT的相關知識制作一份漂亮的詩集,同時掌握在PPT中設置鏈接的方法。
A層針對優等學生,該層的學習目標是在B層的基礎上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個人詩集進行文字修飾,設置背景,設置動畫效果等等,同時,培養學生對古詩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三個不同層次目標的設計可以縮短班級的兩極化,可以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也為課堂面向全體學生做好鋪墊工作。
四、及時進行反思
反思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除了要求教師要進行及時的反思之外,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反思,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明確自己完善的地方,而且,還有助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所以,在節省教與學的時間的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所以,教師要做好反思工作,要在反思中明確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而讓信息技術課堂在不斷完善中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總之,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基本理念,要有意識地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營造民主快樂的課堂氛圍,才能實現信息技術課堂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優化。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