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玲
摘 要:補救教學應該從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困難出發,在學習中使用對應措施來克服英語學習的困難;通過搜集典型錯題,以正確的答案強化學生印象;還要通過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練習,減少機械訓練的乏味感;最終通過有效的評估和再提升來強化知識與技能。
關鍵詞:高中英語 常規性錯誤 補救性教學
理解記憶
講了N遍的內容怎么還不會?這不得不說是英語教師的教學困惑。眾所周知,即便是再聰明的人在學習中也會遇到不懂的地方,加上教師在教學中的偶爾失誤,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進行補救性教學。但問題就在這個“講”字上。教師該不該講?講的內容是否在問題的癥結上?講的方法是否科學,是否能打動和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講了N遍怎么還不會的問題并不在于這個“不會”上,而是這個N遍的“講”上,如果一味怪學生,教師就會心態失衡而失去很多反省的機會,從而使教學陷入被動。
首先,要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習中犯的錯誤。錯誤是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必然現象。錯誤的多少并不能和學習的成果簡單地畫上等號。即便是最高水平的學習者也會不可避免地犯一些低級錯誤。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語言錯誤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寬容的心態。
其次,教師要在補救教學前自我反思。反思的方向包括:自己對問題的補救是否有積極的態度?是否一味責怪學生而沒有在補救策略上反復斟酌?是否缺少必要的練習導致學生沒有掌握解題技巧?很多教師在習題課本知識的講解中存在著方法問題,使得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教師在補救中卻認為是學生本身的問題導致重復錯誤,其實教師要在補救中尋找自身原因,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診斷問題所在,實現有的放矢
補救性教學相當于醫生看病,在補救之初要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診斷,確定合適的補救方法。有的問題是在教師“講”之初就沒有對照課標要求,或者不切學生實際地拔高要求進行輔導,勢必達不到一點就通的境界;有的問題根本不適合講,只要學生通過多讀、多講就自然掌握了;有的問題是屬于沒講透,學生理解不深;還有的問題是屬于之前沒有講到點子上,教師需要調整指導方向。
二、搜集典型錯題,精講點撥到位
學生在平時練習、考試中會出現很多錯題,對于那些老師講解之后仍然不能理解的錯題,老師要提醒學生準備錯題集,將這些題目集中起來。學生在錯題搜集的時候可以將錯題的類型進行分類,每隔一段時間對錯題集進行歸納總結,找到自己英語學習的薄弱點。另外,教師將學生的所有錯題進行整合、匯編,不定期地讓學生做錯題集上的題目,以達到讓學生徹底掌握的效果。錯題搜集還可以讓全班同學集體尋找原因,加深對自己錯題的理解,同時避免其他人出現類似錯誤。
例如: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由于理解能力弱,不會分析句子成分,思維狹隘,很容易跳入陷阱,造成錯誤。教師不妨通過整合學生的錯題,通過再現、分析和對比,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如:You cant imagine what trouble I have had after the patient. A. look B. looking C. to look D. looked 老師在講解時可以通過語音停頓讓學生明白中間的定語從句,再根據have trouble (in) doing sth.來解題,這樣一來學生肯定明白選B的理由。然后再給出類似的練習進行鞏固:The day I was looking forward to (come) at last. The plan stuck to (prove) to be practical. Time should be made use of (study). 進行這樣的對比分析和句子理解,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此類題目的解題技巧。
三、注重把握規律,理解促進記憶
教師要加強學生的理解性記憶,培養學生良好的記憶能力。例如:詞匯upset,在學生背誦單詞后,老師給出以下句子讓學生來理解:Because the bad weather upset my plan, I was so upset that I upset the glass of water. 看似簡單的一個句子卻包括了upset所有用法。同時還要善于幫助學生搭建詞語樹,以一個詞語為中心衍生出許多相關的詞匯。再如:以“earthquake”為中心,用“頭腦風暴”的形式鼓勵學生理解記憶相關詞語。名詞:disaster, crack, pipe, electricity, shelter, rescue, in ruins, etc. 動詞(詞組):quake, shake, crack, ruin, destroy, injure, rescue, trap, bury, dig out, etc. 另外英語補救教學中要對特殊的單詞加深理解,比如:加前綴的單詞我們要掌握規律,加re前綴的表示“回”—return,“再,重新”—rebuild,“相反”—resist,“更加”—recommend。后綴-ize(-ise)可以加在名詞或形容詞的后面構成動詞,表示“照……樣子做”“按……方式處理”“使成為……”“變成……狀態”“……化”的意思。例如:dramatic(戲劇的)dramatize(改編成劇本)等。
四、多種形式結合,通過練習內化
在英語補救性教學中,教師要研究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氣氛,開展形式豐富的小組競賽、英語才藝展示等活動,讓學生在補救中充分發揮自主能力和糾錯能力,挑戰英語學習極限。可以將一些語句設計成詩歌、游戲等形式,通過創設真實語境,鼓勵學生多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例如:在虛擬語氣的運用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進行舉例,如針對學生起床不及時現象教師可以說:“If I had got up earlier this morning”學生進行接力,但是不能重復,有的學生會說“I would have done something”,有的會說“I would not do something now”。還可以讓各個小組進行競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積極性。例如:
Team1:If I had got up earlier this morning, I would have had breakfast.
Team2:If I had got up earlier this morning, I would not have missed the bus.
Team3:If I had got up earlier this morning, I would be on time now.
Team4: If I had got up earlier this morning, I wouldnt be outside the classroom now.
五、頭腦默讀操練,逐漸形成語感
在特定語境下通過默讀來掌握相關知識要點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盡快轉化為技能。比如,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這兩種題型都是適合鍛煉學生在默讀時的理解能力。通過默讀,在頭腦潛意識中形成了一定的條件反射,學生就可憑借語感進行判斷,遠比大聲朗讀要好得多。例如:Its wrong to (取笑)disabled persons.(fun),這道題如果是長時間的訓練頭腦默讀就可以很快地知道應該填“make fun of”,這樣的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六、適時評估輔導,激勵繼續提高
書面評估和輔導是高中英語補救性教學的一個關鍵步驟,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要做好相關的記錄,在每個階段都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整理,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仔細的指導。例如: He is not what (=the person that) he was a few years ago.很多的同學都不知道“what”這個引導詞怎么使用,教師這時候就要仔細地講解“what”的具體用法,what作連接代詞引導的名詞性從句既可以表示一個問“是什么”的問題, 也可以表示“名詞/代詞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結構的意思,從而設計相應的練習加強學生對what引導的從句的理解。例如:
1. This is what (=the place that) they call Salt Lake City. 這就是他們稱作鹽湖城的地方。
2. What (=the place that) is now the North Sahara Desert was once a civilized world. 現在的北部撒哈拉沙漠曾是一個文明世界。
3. Our income is now double what (=the income that) it was ten years ago. 我們現在的收入是十年前的兩倍。
4. The color of the flower is different from what (=the color that) it was in the morning. 花朵(現在的)顏色與它早上的顏色不同。
這里的這些針對“what”引導的從句的練習加強了學生對引導詞“what”的全面深入的了解。
有位教育專家說過:“對于某一知識,如果你告訴我什么,我可能很快忘記了;如果你問過我這一內容,我有可能記住了;而如果你讓我真正動手做過,我則可能真正領悟并學會了。”在補救性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間,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敢于向教師提出自己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進行以操練為主的實際性操作。這樣補救性教學才能夠真正幫助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達到補救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漢龍.資訊教育環境下可行的補救教學措施探討[J].資訊與教育,2001(10).
[2]ROBINSON P.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 [M]. Amsterdam: JohnBenjamin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