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_寇寶剛

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許昌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供職于許昌供電公司。
從72年前毛澤東主持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到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的北京文藝座談會,充分說明了文學藝術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人們精神品格,以及在推動人類文明進程中有著巨大的作用。兩次文藝座談會精神實質一脈相承,對文學藝術的功能、作用以及對文學藝術的創作、傳播規律給予了深刻闡述,代表了一個時代對文學藝術的最高認知水平。
我國當今社會正處于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的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的強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首要基礎,然而,我們往往忽視了文學藝術在建設文明、富強、民主、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在講話中肯定了文藝的作用與力量,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文藝,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始終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一個時期以來,文藝好像就是風花雪月,就是娛樂八卦,就是緋聞、丑聞,就是明星炒作賺錢。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對文藝的功能和作用給予了堅定的回答:“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回顧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從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發端于文藝領域的創新風潮,包括文藝在內的文化發展與中華民族的發展緊密相連。早在東漢末年,曹丕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標志了文學進入到了自覺的時代。宋代大儒張載對知識傳播者提出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四為”學說,對中國的學術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習近平把這些傳統的文以載道思想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層面,給出了“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的結論。
習近平在講話中對文藝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要求“文藝工作者要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具有直抵心靈的力量。在文藝實踐中,只有表現出人民大眾的豐富生活和內心情感,以富有感染力的飽滿藝術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質特征,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愿望和需求。習近平強調,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習近平用詩化的語言,要求文藝創作“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這段話激勵著我們要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的旗幟,提振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是每一個文藝創作者的神圣職責。
北京文藝座談會和延安文藝座談會相比,北京文藝座談會富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座談會專門邀請了兩位以網絡寫作為主的年輕作者,并向與會者專門介紹兩位作者。網絡終端的發達,網絡寫作已成為重要傳播方式。兩位傳播正能量的網絡作者的參會,也是對網絡生態的引導。座談會上,習近平對目前文藝創作狀況的描述可謂振聾發聵:“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這對文藝工作者無疑是清醒劑。把社會價值放在首要位置,甘于寂寞,嘔心瀝血,多出精品是文藝工作者追求的目標。進口美國大片也成為座談會的重要話題,引進大片不僅沒有造成本土電影產業的萎縮,反而刺激了發展,從中透露了中央對文化產業對外開放持有的積極主動姿態。這次座談會還摒棄了過去倡導的文藝從屬于政治的提法,而是尊重文藝規律,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這完全是一幅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