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滿強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得到長遠的發展,這是值得每一位教師研究的課題。本文旨在通過對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培養的探究,說明其對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成長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數學學習;非智力培養
1.新課程理念下培養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認知提升的過程。要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成績,不僅需要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也需要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的品性和人格,國外許多關于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同樣智商的人的成就差別在于非智力因素。可見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實踐發現,只要提供合適的環境和足夠的學習時間以及適當的幫助,大多數學生能夠學好每一門功課,所以說,在新課程背景下更應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心理素質,促進我們的教學質量得到更進一步提高。
2.新課程理念下影響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分析
新課程理念下影響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如學習的目標、學習動機、學習的方式方法、思想情緒、自控力、情感等等。下面就日常教學舉例做簡要分析:
例如:基礎知識不扎實。一些初中學習較好的同學,進入高中后,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只滿足于知道怎么做就行了,而不去認真審題,甚至懶得動筆把題做完整,但對難題偏題卻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到考試時不是書寫出錯就是中途“卡殼”,學習后勁比較差。
其次:受傳統教法的影響,被動接受學習。許多學生在學習上存在著過多地依賴教師教的心理,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等著教師來灌輸知識。加上初高中數學的梯度跨越很大,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傳統地被動地接受學習,刻板地死記硬背,從而影響了數學學習成績。
再如:思想負擔重、心理壓力大、自控能力差。有些來自教師的嚴格要求、家長的殷切期望和同學之間相互攀比等影響因素造成心理壓力大。還有些是學習意志薄弱,一遇到類似于“生活中的優化問題”“統計概率”等這類閱讀量比較大、應用性比較強的問題,或者做題步驟比較繁瑣等問題,就產生畏難情緒。也有貪玩厭學,經不起外界的種種干擾,控制不住自己,放松要求,消極應付,造成學習成績逐漸下滑,等等。
3.新課程理念下培養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徑
(1)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常我們說的學習習慣有:課前預習、專心聽講、獨立作業、及時小結、問題處理、考試分析與時間分配等習慣。例如: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高中新課程課堂容量大,問題多,因此,教師務必適當布置預習任務,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就更具有針對性。又如復習小結是學生達到全面系統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以及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重要環節,即所謂“溫故而知新”。
(2)注重教法研究,提高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精神和新教材特點,抓住新舊知識的生長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講解,讓學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去判斷和推理。在深入淺出的分析中,不僅使學生達到解疑的目的,而且還能讓學生把已有的知識形成網絡,融會貫通。
(3)開展“磨難”教育,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數學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常常要克服種種困難,才能善始善終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應當在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中設置有一定坡度和跨度的問題,有意識地“磨難”學生的意志。同時,鼓勵學生學會用意志的自制功能排除諸如恐懼、悲觀和狂喜等不良情緒的干擾,強迫自己保持平靜的心態面對數學學習。教師還可通過合作探究、數學游戲等多種形式,培養他們勇于探索、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思想品質,從而讓學生感悟到沒有堅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并取得優異成績的。
總之,人的學習和成才過程,是一個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過程。新課程下高中數學教師只有在教育中努力發掘各種非智力因素,創造一個有利于個性發展的環境,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靜寧縣成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