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花
興趣是人們探求認知的一種心理體驗,是人們從事某項活動時產生的積極興奮的心理狀態。良好的興趣能使人產生一種積極的認知傾向,從而推動學生探究新知,發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濃厚的興趣往往使學生對未知的事物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有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一改傳統數學教學的“高效低能”的弊端。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安排。
一、教師親切的肢體語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積極思維的時機,鼓起勇氣,使他們切實體會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并能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與每位學生進行目光交流,使每位學生感到你在關心著他,從而始終認真聽講。教師的面部表情要帶著鼓舞和激勵,從而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教師的手勢與講課內容配合恰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教師勞動是藝術的勞動,小小講臺是藝術天地。教師掌握好自己的肢體語言藝術,有利于溝通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尊敬和崇拜自己。因此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二、課堂角色的優化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課堂教學中能嫻熟地運用各種技巧,當好“導演”,做到活潑、寬松而不生硬,以取得水到渠成的功效。我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了面向全體同學,把全班同學分成六個興趣小組。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好每一位同學所要回答的問題。這樣,小組內同學之間就能互相督促互相幫助。我還組織了一些游戲,比如,搶答題、數學接力賽、數學障礙賽等形式。每堂課采取計分的形式,每周一進行總結并公示,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提問這條途徑,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互相交流和反饋信息。提問處理得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思維,集中學生注意力。如果提問把握不好,則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的同學在課堂上,生怕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心理較為緊張。教師可以采用如“慢慢來”、“仔細想一想”、“老師相信你能答出來”、“再完整講一遍”等一些語言來鼓勵學生,穩定學生情緒。語言要平和、親切,切不可連珠帶炮地發問,必要時還要給予適當的點撥。再者,教師提問要做到面向全體同學,不能只顧少數丟掉多數,而且還要給予差生更多的關照。這樣就可以使每位學生感覺受到了老師的關注,提高學習積極性。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要做到適時適度,講究實效,恰到好處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對課堂提問的方式方法進行研究,避免信口開河,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只有愿學、樂學,才能產生最佳效果。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第三完全中學)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