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舜堯
摘 要:在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型時期,新課改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改革。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改;課堂教學
在素質教育逐步深化的今天,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標的頒布也在不斷地督促我們廣大的思想品德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銳意改革,建設創造性的思想品德課堂,從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質量。
一、改革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1.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新課標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就要看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與參與積極性。教師作為思想品德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善于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再給予正確的引導,確保學生在民主的課堂環境中習得新知。
2.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倡導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勇于創新,大膽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比如,探究式教學方式、合作型教學方式、情景教學等。這樣不僅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更能夠消除學生在呆板的教學模式中的疲勞感覺。多種教學方式交替使用,更能夠增加思想品德課堂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3.將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
原來的思想品德課堂,主打理論教學,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也就是死記硬背,實際并沒有掌握,新課改要求我們將課堂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生活中時刻感受到思想品德知識的存在。思想品德課程本來就是一門生活性比較強的學科,我們可以把初中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作為教學案例來講解,更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知識的掌握。
二、改進學生的評價方式
1.評價方式多樣化
學生評價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應試教育時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僅依據學習成績或者學習效果,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這對學生的道德修養的養成是十分不利的。新課標強調,對于學生的評價,都要基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養成的基礎上進行。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2.評價依據全面性
對于學生的評價還要堅持全面性的原則,不能以偏概全,比如,學生期中考試沒有考出理想成績,就片面地判定學生學習不夠刻苦努力,否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還要細致地觀察學生除了成績方面的表現以外的能力,例如,學生是否樂于助人,是否能夠明辨是非,學生是否有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否高漲,這都可以作為我們評價學生的依據。
三、將情感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課堂
1.用情感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在學生時代曾十分渴望能和老師像朋友般相處,但怯懦的心理使我們無法向自己的老師敞開心扉,進而影響了師生關系的發展。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你對他笑,他自然也會對你微笑,你怒目圓睜,那孩子們只能是膽戰心驚地低下頭,這樣如何能提起學習的興趣?做一名和藹可親的老師,用自己的真情去親近學生,這樣才能組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上課時自然是興致勃勃。
2.用真情組織思想品德課堂教學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課程內容設置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呈現課程時,如果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實際課堂中去,學生很容易被感染。例如,我在呈現“多彩情緒”這一節課時,將學生身邊常見的事情作為案例,將自己作為事件的主人公,用不同的語調呈現喜、怒、哀、懼等幾種情緒,學生很快地融入課堂中,積極地向我講述他們生活中的類似事情。這樣,學生就能深刻地理解“情緒的多彩性”,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總之,新課改下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還有更多內容值得我們去探索、去學習。“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這個職業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任重而道遠,我們還需努力,爭做素質教育下的新型思想品德教師。
參考文獻:
[1]鄒平安.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能力[J].甘肅教育,2010(12).
[2]曹漢榮.對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一點反思[J].新課程學習:下,2011(01).
[3]劉仕安.新課改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5).
(作者單位 四川省鹽亭縣金雞鎮初級中學)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