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依力其其克
生活指導教師是寄宿制學校的一類新型教師,他們歸屬于教師類,但不同于任課教師,是學生生活的負責人,是學校的教輔人員。因此,作為生活指導教師,就有義務、有責任照顧好學生衣食住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生活習慣,使學生能茁壯健康地成長。下面就生活指導教師教育工作談一些我個人的看法:
一、明確生活指導教師的工作中心
生活指導教師的工作中心:“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地點主要是學生的公寓,因學生在家里和在校生活不一樣,尤其是對新高一不適應新生活的學生,怎樣指導他們學會生活,有哪些辦法輔導他們的心理素質,怎樣使他們養成自立更生的能力等,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在教學區和生活區不同的環境里成長著,經過一天的繁忙學習回到生活區相對要放松一些,但就生活區本身來講,它作為學校整體的一部分,又要求具有嚴明的組織性與紀律性,不允許學生自由散漫,由此決定了生活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通過生活區可以了解學生暴露出來的思想上以及行為上的弱點;另一方面又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生活指導教師的工作,不單純是對學生飲食起居的管理,更應該擔負起教育工作,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校規校紀作為準行為的管理標準
紀律對維護集體利益、教育學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紀律具有導向性,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紀律有約束作用,約束學生個人行為不能違背集體的利益。準行為管理標準的建立是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提高道德素質所不可缺少的,是學生社會化所必需的。在生活區對學生的教育,是從日常瑣事著手從細微處開始,不可能像科任老師那樣以學科知識來吸引學生,甚至在教育過程中,會遇到學生對存在的問題輕視或抵觸情緒,給教育的開展增加很大難度,加上學生在生活區的時間比較零亂,不能像上課那樣集中處理某個問題。因此,作為生活區管理的主導者,必須嚴格地執行學校的各項紀律,并根據校規校紀來制定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公約,組織學生學習相關要求,讓他們認真細致地領會并落實到行動上,做到有章可循。同時加強民主管理,既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又讓老師的主導作用得到運用,從而避免造成一種無組織、無紀律、渙散的局面。
三、關心和指導學生思想健康成長
學生的思想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一方面他們試圖脫離父母、老師,希望能夠不戴“枷鎖”,按他自己的理想方式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個人知識、閱歷的不足以及自律性較弱的原因,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對待起居比較隨便,喜歡強調個性化,勢必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生活指導教師,基本職責就是盡力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完成一個成長進步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該細心地觀察自己的每一位學生,掌握他們的思想及行為狀態。同時,還應該明白,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無需過分緊張,關鍵是教師持什么的心態,采取怎樣的方法來處理。一個人的思想,直接影響到他的行為,如不注重思想教育而單強調行為,是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應分析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耐心細致地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他們明辨是與非、美與丑、好與壞,引導他們摒棄錯誤的觀點和做法,盡量避免學生犯重復性的錯誤。
四、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大家庭氛圍
師生間關系直接影響到教育結果,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既是教育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作為一名教師,應既是“良師”同時還應成為“益友”,學生喜歡公正、理解自己、平易近人的教師,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后,他們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把心里話說給老師聽。如果一味地強調“師道尊嚴”,過于嚴厲地對待學生,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師反感及抵觸,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因此,首先要求教師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有良好的師德風范,對學生要細心觀察了解,摸清他們的喜怒哀樂,以求達到感情上的共鳴;其次,對學生要有一種正確的評價,不能過早地給學生定型,認為聽話就是好學生,冒犯自己或違紀就要“懲治”,而應該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不損害學生的人格與自尊心。聽其言、觀其行,與他們共同商討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再次,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要有成功感,從而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生活環境,使學生戀師、戀校。
作為一名生活指導教師,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必須不斷地用新知識來充實自己,不僅要掌握好教育心理學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豐富的生活百科知識,同時還需要與學生的科任教師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這樣才能面對學生的問題應對自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以求得與學生心靈的溝通,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而贏得學生的尊重,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健康地成長。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靜高級中學)
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