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一、體育中考的不斷優化
針對學生體質下降的嚴重現實,中央明確提出了科學安排學習、生活、鍛煉,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鍛煉一小時,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要求,作為學生體質監測重要環節的體育中考正依照思想,走在不斷深入改革與優化的過程中。具體體現在:
1.選擇更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有利于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方法;保證學生在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學有專長,并能加以運用,充分體現體育中考的基礎性特征。
2.針對學生運動不足、耐力下降、肥胖增多的問題,取消了減肥和耐力練習不太好的1000米、800米,設立了強度低、運動時間長的有氧耐力練習12分鐘跑為考試項目。這種運動很適合中學生參加,由于花費時間不長,運動量可以在自己的掌握范圍內,并設有逐級要求以不斷提高體能。
3.針對學生力量下降以及中學力量教學方法落后,力量練習簡單枯燥、效果不好的現實,設立了具有時代流行的健美啞鈴為考試項目。
4.為提高活動質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設立了娛樂性、對抗性、集體性強的多種球類運動為考核項目。球類活動中既要有勇于進取的心態,又要有虛心好學、團結協作的態度,既要集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又要發揮每個組員的作用。通過此類考核可以培養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友愛的思想道德品質。
除了項目的選擇更科學合理外,同時增加了“自選型指定項目”,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在測評方法上也將采取現場測試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作為體育中考的考試結構,有力地引導和監督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證學生初中三年的體育學習和鍛煉熱情,促進其養成平時鍛煉的習慣,從而改善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
體育中考是監測學生體質的一個顯現環節,從體育中考的不斷改革與優化中可以看出,要提高學生的體質狀況,在保證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重點必須從學生的運動興趣與習慣入手,這是根據多年的監測結果而得出的結論。
二、我校體育測試項目的設置
眾所周知,學生體質的下降并不是從中學開始的,僅僅通過體育中考這一環節來督促、警醒學生與家長,這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是否喜愛體育運動,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非常關鍵。筆者認為,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的重點并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多好、多高的競技技術,而是要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并在活動中逐步提高最基本的活動能力,了解最基本的活動規則,為其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準確地獲悉和掌握兒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合理設置多樣的、有趣的活動項目顯得至關重要。我校在區局211工程總體思想指導下,積極探索與實踐,正逐步完善著小學生體質監測體系。
為了積極貫徹上級部門的指導思想,同時也為了通過過程性的評價手段來檢查體育教師的日常教學水平,我們分別制定了各年級每學期的監測項目(不定期的監測教師的教學情況),見下表:
根據小學體育課教學的特點、功能及其目標,從素質教育的角度,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我把活動教材暫且歸納成以下種類:
1.調節性教材是指能使學生快樂的教材,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充分體驗體育課的樂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愉悅身心的環境中增強體質,培養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的精神,給學生帶來愉快和歡樂的感受。這類教材一般安排在主教材的連接處,以游戲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其娛樂性、趣味性、新穎性、時代性和健身性等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教材應經常推陳出新,讓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持續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這類教材貴在參與,不進行考試、檢測和技評。
2.基本素質教材指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練習的,甚至做到課課練的教材。選用這類教材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它能保證提高學生當前及終身生活質量、學習、工作、生產勞動效率,并且簡便易學、實效性強。對于這一層次的教材,每個學生都必須會,都必須練,最好做到課課練。因為它肩負著素質教育中發展身體素質的重任,對相關的身體素質要定期進行測試,對學生進行評價,并要及時反饋給學生。
3.愉悅性教材指學生愛玩的教材。目的是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特長,發展學生個性。這類教材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的。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具有不穩定性,因而又要允許學生變換自己愛玩的項目。這類教材一般安排球類及集體性游戲活動,教師進行分組教學或個別輔導,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自由選擇中,甚至是在多次選擇中發現自己的特長,確定適合自己鍛煉的運動項目,自覺自愿去玩,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有關運動的知識、技術和技能。體弱、基礎差的學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運動和練習,體育尖子更可在他們擅長的運動過程中脫穎而出。體育人才就出在這一層次的教材之中。對這一層次的教材,學生有學習要求時,教師要教懂、教深,學生可以學會,也可以學不會。這類教材也不進行考試、測驗和技評,只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運動就行,讓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發展。
4.適用性教材。情境教學注重情感,同時更提倡學以致用。適用性教材是指現時要用、能終身受用、能為將來所從事的專業有所用的教材。選用這類教材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幫助學生掌握終身有用的、或與所學專業有關的一些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通過這一層次教材的教學,要教會學生健體,教會學生終身體育。這類教材包括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方面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提高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從事體育鍛煉的社會責任感,并使學生掌握好強身健體的基礎知識。實踐方面包含教會學生熟悉掌握《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有關項目的基礎技術,以及諸如廣播操、健美操、舞蹈等常用健身內容的方法和走、跑、攀爬、搬運等基本生活技能和生產勞動技能。這是體育教學中極其重要的基礎知識層次,是教會學生健體并形成終身體育的關鍵所在。對這一層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不但要記住,還要會做、會運用,必須進行考試、測試和技評。
按照以上思路,新的體育課教材將形成這樣一個體系:以基本素質教材和適用性教材的內容為基本教材,適當編選一些調節性教材,進行班級集體教學。各項運動中的那些高、精、尖的競技技術、一些學生喜愛的又不宜集體教學的運動項目及其身體練習列入愉悅性教材內容,有學生自選,可在專項課、活動課中或教師安排的教材,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