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娟
摘 要:小學三年級是學生一生中寫作水平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寫作能力迅速提高的最佳時期,所以在小學三年級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指導寫作;能力提高;起步工作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到寫作文,而多數學生感到無從下筆,有的即使寫出來,也多數是內容不真實,或者是流水賬之類的文章,還有的雖然是完成了任務,但竟然是東一句西一句拼湊起來的。針對這些情況,我在作文教學中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指導學生寫作文。
一、從最基本處要求,抓好作文的起步工作
一開始,我給學生的作文要求是:寫一段話,字數多少不限,但是語氣要通順,內容要真實,盡量寫完整,盡量不寫錯別字,標點也力求點準位置,課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作文要求,普遍反映不算高,經過幾次練筆,學生均做到了:語句通順連貫,內容完整,斷句準確。
二、從看圖寫文入手,克服學生畏懼作文的心理
分析學生為何畏懼作文,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寫什么,而看圖作文就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看圖寫話就是通過觀察畫面,根據其提供的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而且,看圖作文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我在教學生時,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圖畫,讓學生進行小作文訓練,多次練筆,學生不再感到作文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自然也就不再害怕寫作。
三、熱愛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讓學生滿腔熱忱地去對待生活,被生活強烈地吸引,他們才會仔細觀察和體味生活,才會產生有把美妙動人的、豐富多彩的生活記錄下來的沖動,也才會對習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注重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去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比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回家后讓媽媽做一道涼拌黃瓜,你要注意觀察媽媽先把黃瓜怎么樣了?然后怎么樣?放什么佐料?攪拌后你看到這道菜是什么樣的?有一股什么味傳到你的鼻子里?這時,你最想做什么,吃到嘴里有什么樣的感覺呢?這么一講,學生躍躍欲試,回家都讓媽媽做菜,并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記下來,這樣一來,一篇內容充實、條理清楚的作文就誕生了。學生也都嘗到了結合生活學寫作的甜頭。我抓住學生激發起來的寫作興趣,結合來自學生生活題材,例如:“值日”“洗衣服”“植樹”之類的題目讓學生進行寫作。漸漸地,學生開始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并不時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四、讀寫結合,指導學生寫作技能
在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了,還不能就此罷休。因為學生有內容可寫,并不能說明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了,也許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在這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我非常重視那些篇章結構較為突出的課文,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在選擇材料、結構布局和表達方法上的特點,讓學生覺得在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的同時,再做到有章可循,而不是看東說東,看西寫西,隨心所欲。例如,我在教學語文《課間十分鐘》這篇課文時,就注重發掘其內在的潛力,來培養學生一定的寫作技能。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后,你能告訴老師在課間你們進行那些活動嗎?學生爭先恐后地說:“打乒乓球”“打卡”“丟沙包”……然后我又問:“這些活動是不是很好玩呀?”如果要我們來寫課間十分鐘,你是不是該把所有活動都寫上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請同學們來默讀一遍課文吧!去看我們這篇課文的作者寫了哪些活動,默讀課文后告訴老師。幾分鐘后,學生就積極地回答了我的問題,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我進行了總結。我們以后寫文章,不能看見什么就寫什么,而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事來寫,并在這些事中選出最有趣、最有意義的事作為詳寫,其他的進行略寫。聽我這么一講,學生又躍躍欲試,這時,我便讓他們進行了一次練筆,題目是《下課鈴響后》,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后,把自己親眼見到的記下來。結果,大部分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都不錯。
以上是我在教學作文時的心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總而言之,作文本無定法,但是貴在得法。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南屏鎮嵐林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