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西部地區重慶市大足區的高中英語教師為例,對教師的職后繼續教育培訓做了系列調查。問卷調查從教師的基本構成、教育教學現狀及科研現狀、教師對培訓內容與方式等的需求做了詳細調查,基于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提出了在培訓過程中可采取的培訓模式,以期對培訓實踐起到指導作用。
關鍵詞:西部地區;教師職后培訓;培訓模式
職后繼續教育培訓模式是提升教師素質、實現繼續教育目標與內容的具體組織形式。西部地區高中英語教師各方面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素質還亟待提高,對繼續教育培訓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過去那種“整齊劃一”的集中培訓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師在繼續教育上的需求,必須改進現有的培訓模式,分析培訓需求,實行具有針對性的培養模式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校里教師的需求。
一、調查對象及目的
通過對隨機抽選的重慶市大足區50名高中英語教師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和需求的調查分析,結合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總目標,了解過去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制訂切合實際的繼續教育教學計劃,為高效、合理地開展繼續教育提供實踐依據,為教師的個人發展提供參考方向。
二、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教師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最后學歷、職稱、英語教齡、所在學校類別及任課年級等。
2.教師教育教學及科研現狀。
3.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及對培訓內容、方式等方面的需求。
4.從本地區的教學實情和需要出發,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英語師資培訓構想。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分析法、訪談法及觀察法。問卷調查法主要用于了解教師的基本信息及培訓需求等,問卷的設計以選擇題為主,兼有主觀問答題,意在聽取到教師的真實需求及建議。本次問卷調查發放50份,收回46份,其中有效答卷為42份,有效回收率為84%。這些樣本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可以客觀真實地反映出西部地區高中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需求。分析法重在對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并找出其中所反映出的問題;訪談法主要采取座談或個別交談形式,被抽選到的訪談對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了解到教師們的真實需求;觀察法主要用于觀察教師課堂教學情況,客觀真實地反映出教學效果。
四、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共設40個選擇題及1個開放式簡答題。本文選取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數據進行分析。
1.教師基本情況
統計結果顯示,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高中英語教師的最后學歷都在大專以上且年齡在35以下的教師占到了84%。職稱為中教一級以下的教師占89.3%。教師的年輕化及低職稱趨勢利弊皆有:年輕人精力充沛、富有朝氣、工作干勁足,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需要老教師“傳幫帶”才能順利勝任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2.教師教育教學及科研現狀
盡管新課標改革已實施多年,但問卷調查顯示,絕大部分高中英語教師依然采用以前的授課方式,圍著高考的“指揮棒”轉,搞“題海戰術”,省略必要的口語聽力訓練,過分偏重語法和詞匯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對新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付諸實踐的很少,62%的教師在教學行為中沒有達到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層次。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大多數教師在思想和理念上懂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他們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但在教學行為中,實際上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拿著新課本用老方法教學。數據顯示,教師的反思性教學做得很不好,多數教師具備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但極少有教師能堅持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效果,并適當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盡管絕大多數教師受過專業訓練,但依然想在語音、語調、聽力、口語等方面得到系統化的繼續培訓。隨著教齡的增長,教師已經明顯感覺到自己在大學里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目前的課堂教學需要不相適應,亟須“充電”,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英語教齡在5年以下的教師中,有87%的人認為夠用;教齡在15年以上的教師中,82%的人認為勉強夠。
對教師科研現狀的調查分析顯示,教師的科研能力非常欠缺,發表論文的數量及質量都很不盡如人意。教師科研意識很淡薄,忽視外語教學法、語言學及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及實踐運用,忙于應付高考及各種評比排名。
3.教師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及對培訓內容、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分析
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師都不同程度地接受過各級各類培訓,但傳統的培訓目標都側重提升職業技能,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研究與反思,如此導致培訓結果不盡如人意,與實際期望結果相去甚遠,教師對培訓的熱情及積極參與度也在逐年降低。培訓模式需求數據顯示,教師最期待的是觀摩一線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并與其面對面交流,其次為觀看教學錄像、展示點評、交流討論、專題講座等。這一結果顯示出高中教師依然注重教學實踐,希望能在培訓后獲得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來指導提高實際教學能力。傳統的培訓模式單一,與教師的實際需求相距甚遠,缺乏實效性,84%的教師在回答他們討厭的培訓模式時選擇了“集中聽專家講座”,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渴望的是能滿足其個人專業成長需求的培訓,具體到培訓內容,86%的教師選擇了期望通過培訓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72%的教師期望通過實踐提高自己的各項語言技能以適應新課改對教師的專業要求,60%的教師希望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更新教育觀念,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最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
五、西部地區高中英語教師職后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創新研究
通過分析本次問卷調查數據及教師訪談結果可以看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培訓模式及內容能極大地調動教師的參訓積極性,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筆者認為,針對西部地區高中英語教師的職后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可做如下創新嘗試:endprint
1.模塊化培訓
培訓模式可依據不同教齡層次教師的不同需求,引入模塊化培訓理念,讓教師在有限的培訓時間內可以依據自身現狀,各取所需,各有所獲。培訓內容可涉及英語教改新理念,英語專業知識鞏固與拓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實踐探討、教學科研方法指導等板塊。培訓模塊主要包括:教學理念更新、理論知識拓展、教學實踐及技能培養篇及交流討論、后續科研課題研究篇等。每個模塊都有自己的運行程序和獨立的授課內容,它們之間相互獨立但又彼此聯系。針對性強的模塊化培訓能解決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疑惑,切實提高實際能力和教學水平。這種培訓模式能調動學員的積極性,通過大量靈活多樣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學能力,營造出學員與培訓者之間和諧、愉快的學習氣氛。
2.培訓學員檔案制
通過建立培訓學員檔案,可與學員保持長期聯系,做好跟蹤調查及研究,及時完成培訓效果的信息反饋,督促學員養成教學反思的好習慣,在反思中發現新問題,在行動中解決問題。要堅持長期服務,堅持跟蹤幫扶,指導教師運用所學知識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和加強教師的自主發展能力與創新精神。
3.校本培訓模式
任登中曾指出:“校本培訓是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目標的需求,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和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學校發起組織,校長為第一責任人,以學校為基地,針對學校和全體教師實際,由學校充分自主地確立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目的而展開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根據西部地區高中英語教師的現實條件和培訓需求,筆者認為,加強校本培訓模式的運用,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內容不失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校本培訓可嘗試建立分層次多元化的動態培訓模式,根據不同教學時期教師的不同培訓需求,及時調整培訓內容,做到有的放矢,讓培訓學習常態化。這種培訓模式將主動權轉移給了教師,通過加強課堂教學督查、相互評課,以“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為中心展開主動探究式的學習,突出了教師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能讓教師在培訓中更好地找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切入點。
總之,針對西部地區高中英語教師的培訓應重在引導教師吸取新的教育理念,結合培訓需求實際,加強教學交流,根據每期培訓的目的、要求和學員的實際需求,不斷更新培訓模式,博采眾長,與時俱進,注重實效性,真正實現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化能力的培訓目的,適應新課改對教師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蔣云華,丁曉冬.邊疆貧困地區初中英語教師培訓模式探析.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5(1).
[2]任登中.校本培訓研究與實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3.
作者簡介:王韌,女,(1975.9-),漢族,重慶市人,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 重慶市大足第一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