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杰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的市場的中小型企業發展速度不斷增加,是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的重點核心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不可忽視的在國民經濟體系中。但是,中小型企業存在共同問題是管理工作水平不到位,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這也就制約了中小型企業向前發展的腳步。所以說,一個企業發展的好壞是離不開好的管理水平的。因此,企業要在市場趨勢中站穩腳步,一定要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其方法內容作為重點來進行培訓,我們要將企業生命周期理論運用到中小型企業中進行研究管理,對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起到影響作用,有效地改善企業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中小型企業管理工作體制,不同的生命周期要靈活的運用適應自身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企業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管理要素模型
一、關于企業生命周期的研究
1.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雛型階段
企業的形成,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要想在社會生存,對產品的投入,生產銷售一系列環節都要面面俱到。企業初期階段存在著管理工作不到位,水平低,沒有可控性,管理體系不完善,主控權控制不住各部門,沒有專業的培訓中心,缺少專業培養教育的管理工作,沒有建立健全的培訓機構,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企業初步時期資金不足,限制了這些工作的進行,開展不起來,只能隨著業務的需要而進行簡單的培訓。
2.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發展階段
企業生命周期的發展階段,企業經歷了幼兒向青年轉換的過程,青年又向壯年發展的過程,企業年末收益盈余,企業的業務聯系工作范圍相繼快速發展起來。積累了多年的社會經驗,吸取了一定的資金,企業的可控制性也靈活運用于企業中,管理工作體系的健全制度,各部門職責與權力控制達到平衡點,企業也認識到對內部員工的專業知識進行培訓的重要性,培訓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設定了一定的目標,為此培訓內容也從單一模式向系統化體系轉變。
3.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改善階段
企業的發展經歷了旺盛階段,隨之也向衰退轉變中,企業的管理模式受到限制,增強了企業的風險意識,企業越來越成熟,取得的收益也顯而易見,各職能部門的作用也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強化了監管力量,操作流程機械化,管理工作人員的缺乏經驗也相繼體現出來,培訓管理模式過于繁瑣,機械化的進行培訓,大大降低消耗了成本與人員的積極性,培訓工作相反未取得應有的效果,各方面的問題一點點浮出水面,現在的培訓模式并沒有給企業帶來收益,對企業的發展也存在限制性。
二、關于中小企業管理工作模式的研究
1. 創業期-家族式管理模式
企業在創業時期,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生產,經營都很節約,本身屬于小規模,沒有經濟實力基礎,企業的創建人帶著專業技術進行創業,但企業文化幾乎是零,沒有具體的規章制度,沒有專業的管理團隊,只能選擇家族式管理模式,比較適合剛剛創業初期的小規模企業。
2. 成長期-標準化管理模式
中小企業慢慢成長起來由創業期進入到成長期了,但是在這一時期,資金問題成為中小企業的一大難題,想在未來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想要繼續發展,對資金不足就要廣開融資渠道,通過社會資本,來對自身企業的發展開辟道路,職業化,控股化成為這一時期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的重要選擇,標準化管理模式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3. 成熟期-文化導向的管理模式
中小企業經歷了創業期,成長期,現在進入了成熟期,企業的文化也成為中小企業生存的整個過程,企業文化成為企業在未來中國及全世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的動力。
4. 成熟期后期-創新為主的管理模式
企業完成一個生命周期,創業期
成長期、成熟期、現在步入了成熟期后期,即企業就完成了一個生命周期,企業生存的好壞,是重生還是死亡,命運掌握在企業內部的管理層。企業的管理層要完善改進各項管理工作,不能無濟于事,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吸引文化教育才能獲得新的生命力。
三、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
1. 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的現狀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周轉不足,規模較小,互相合作水平不高,協調能力差,中小企業的工作人員數量少,生產模式規模小,對生產經營缺乏一定的經驗,對于中小規模的企業來說,創業、營運資本還是較匱乏的,在融資方面也是受限制的,渠道很有限,資金來源還是通過親朋好友或內部借款積累的,貸款擔保,資金的籌措有一定的難度。對于中小企業的規模,實力,銀行或社會融資貸款機構還是不認可的,信認度較低,風險較大,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方面缺乏管理。
2. 員工綜合素質低下,缺乏內部管理制度
中小企業內部員工綜合素質偏低,在技術和管理工作方面都缺乏經驗,從企業主要負責人到管理人員,都缺乏專業的培訓訓練。在觀念方面,管理人員沒有創新意識,很傳統,家族式模式比較明顯,很隨意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上缺乏規范,程序邏輯不夠明確,在制度上沒有規矩,對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難以發揮出來,在人才方面很難開發,挖掘出來,對個人的提升機會很渺小,這就造成了人才流失,缺乏人才的現象。中小企業本身規模小,在管理工作上不到位,對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大增加,生產效率低,產品不過關,在市場需要上缺乏競爭力,導致中小企業的市場地位也處于不利地位。
四、中小企業管理動態模型的構建及選擇建議
1. 中小企業創業期重點管理要素分析
(1) 中小企業的規模小、實力較弱,在對個別市場的判斷能力較差,很難主動的迎合市場外部環境。
(2) 中小企業的本身發展結構不規范,企業內部存在著多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方面缺乏經驗,對企業的經營方針戰略方面產生不同的影響,在現代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缺乏戰略方針,至使企業在市場中的生存受到影響。endprint
2. 中小企業成長期重點管理要素分析
在創業時期,中小企業的沒有適合的規章制度,分工不明確,崗位和部門也不明確,沒有組織結構。一人兼多職,沒有責權劃分,但隨企業的不斷發展,工作量與業務量也相繼增加,對企業的專業水平的提高也有要求,初期的組織結構已不適應企業的發展,管理人員工作混亂,力不從心,對企業的業務水平要求也高,職能的劃分也越來越明確,分工明確,責權劃分明確,這才有利于企業發展壯大。
3. 中小企業管理模式模型建議
中小企業的發展,內外部環境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目標,外部環境是無法控制的,要求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條件,不斷的調整改善企業的內部環境,只有改善企業的內部環境才能更好更有利的適應外部市場環境。
(1)企業要建立自身的發展目標,明確方向
企業負責人,就是領路人,明晰企業的任務,方向目標,洞察市場的風險,向企業目標前進。
(2)建立團隊、合理規劃
企業負責人在明確的企業目標后,要朝著目標方向來制定合理的規劃,來適應自身的發展方向,充分利用資源使企業得到最終的利益。
(3)帶領團隊、以身作則、有效溝通
企業負責人要以身作則,帶動團隊,有效溝通,對企業員工作出表率,放棄傳統的觀念,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現代的企業負責人都以身作則,在復雜多變的外部市場環境中,對工作的指引指明方向,對企業員工作的專業水平積極開展培訓工作,開發人才,吸引人才,對企業內部員工制定激勵機制,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積極的工作,使企業的發展得到最大的發揮,使企業的利益得大最大化。
五、結束語
中小企業在社會需求方面,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體現了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的管理模式。對企業的發展的四段時期進行詳細解析,同時,對中小企業的不同時期進行的管理工作模式提出了建議。
參考文獻:
[1] 李功網,羅 蔚 論企業生命周期視角下的中小企業管理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8卷第2期 2010
[2] 顏光華等, <中小企業管理模式與制度變遷>,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6
[3] 林喆 淺析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完善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0卷第4期 2008
[4] 薛求知,徐忠偉.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一個系統的解析[J].浙江社會科學,2005(05).192-1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