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重榮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的校企合作,由于雙方期望值不對等,學校一頭熱,企業不夠主動,造成合作效果不佳,學校往往比較被動。面對此現象,嘗試使用跟單式生產實訓的學生培養模式,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參與的原則,將課堂學習與真實生產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通過對跟單式生產實訓模式的簡介與跟單式生產實訓應用中的注意事項兩個方面,談了開展跟單式生產實訓的基本概況。
關鍵詞:工學結合;機械加工;跟單式生產;實訓
一、引言
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中職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應崗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樣,但由于雙方的期望值不對等,學校出現一頭熱的現象,企業參與的主動性不夠高,加上政府主導引力不夠,造成合作的效果不佳。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機械加工專業嘗試應用跟單式生產實訓的學生培養模式。跟單式生產實訓是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參與的原則進行,將課堂學習與真實生產相結合,讓加工零件成為載體,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與綜合職業能力。
二、跟單式生產實訓模式的簡介
(一)機械專業學生實訓、實習框架圖
學校利用一部分現有設備、實訓場所成立與企業一樣的生產實訓工廠,并通過市場開發部與企業聯系合作,接受產品加工任務或訂單;機械專業部成為實訓工廠的技術部,專業骨干教師受聘成為生產實訓工廠的技術員或技能主管;所有高二年級學生全體參與,分組輪換進入實訓工廠,受聘成為生產實訓工廠的員工,由此建立起與企業一樣的生產工作環境。生產實訓安排在與高二年級的校內教學實訓交叉進行。學校根據教學計劃的需要,適時安排學生進工廠實訓。因為工廠管理的主體是學校,學校辦實訓工廠不是為了效益,是為學生能通過實訓工廠的鍛煉與實踐,感受到生產的真實環境,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主動權掌握在學校手中,學生的培訓目標更明確,培訓效果更明顯,教師更好地參與到生產中,真正讓教學與生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二)跟單式生產實訓工作程序與運行
1.加工接件程序:接受圖紙→試生產→商談價格→確定交貨時間→簽訂協議。
2.產品加工程序:確定生產小組→帶隊教師領取材料和工具→組織生產→成品和鐵屑的及時儲存。
3.產品交付程序:產品抽檢→清點數量→填好交接單→接收人驗收簽字→交付產品。
學校針對跟單式生產實訓,制訂了《學生跟單生產實訓管理辦法》《學生生產實訓獎勵辦法》《生產實訓指導教師職責》等相關運行管理制度,以保證生產實訓正常運行。
三、跟單式生產實訓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1.處理好學生常規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訓之間的關系
在對實訓學生的調查中,多數學生反映在實習的前1個月,主要是適應工作環境與管理要求,而實習的第2個月,才慢慢地對生產流程與技術有所了解與學習。加上跟單生產本就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既要保證學生實習,也要保證生產的持續,因此學生生產實習的時間不應低于兩個月。
我市每年均會對機械專業高二年級進行專業抽考以及公共基礎課的抽考,因此學校必須結合市上的教學指導意見,不折不扣地完成實施性教學計劃中的所有課程教學,以保質保量地完成抽考工作。要保證學生的生產實習的時間達到兩個月,必然會縮短學生課程學習的總時間。作為中職學生,除了學習專業技能,文化素養的提高也很重要,因此在進行生產實訓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學生文化課的學習。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學校在學生參加生產實訓期間,照常安排晚自習,將學生參加生產實訓期間耽誤了的5門主要課程,分別安排在每天晚上,由各科教師進行輔導與上課,以保證學科授課時間與各班授課進度的一致,從而解決學生常規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訓之間的矛盾。
2.應認真對學生的生產實訓情況進行記錄,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
作為實訓工廠的管理人員以及指導師傅(指導教師),應把生產實訓當成一門課程進行考核。學生在參加生產實訓期間,應對學生實訓的出勤、工作態度、產品加工質量等方面進行認真的記錄,在學生完成規定的生產實訓后,按要求對每一位實訓學生進行評分,并將成績交給班主任,作為資料進行存檔。
3.跟單式生產性實訓的生產應與企業生產相一致
因為學校進行跟單生產實訓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盡早熟悉企業的管理要求、企業的生產加工流程,在實訓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所以,實訓工廠的生產環境、管理要求應與企業相一致,不能簡單地與日常教學實訓一樣地要求與管理,否則將會使生產實訓的效果大打折扣。
4.跟單式生產實訓中,應處理好學生培訓與生產效益之間的關系
在生產實訓的過程中,實訓工廠為了能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生產質量,降低管理難度,更愿意安排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專業技能水平較好的學生,而對行為習慣差、不愛學習的學生則不是很受歡迎。面對這種情況,在自愿的基礎之上,原則上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參加,時間保證為兩個月,在保證學生培訓的前提下,再實現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5.積極走進企業,避免關門辦實訓工廠
進行生產實訓是為了學生能盡量熟悉自己即將從事的工作崗位與行業,就不能關起門來辦廠,應積極主動地走進企業,了解企業的最新動向與發展要求。為此,我們聘請了行業、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與技能骨干與我校機械加工專業教師共同組成跟單式生產性實訓指導委員會,聘請合作生產顧問。請行業、企業技術骨干參與到學校的教研活動,定期進行研討交流。
6.跟單式生產實訓應設立一個市場開發部
作為學校,一直以來主要是以課程教學為主,對社會和企業的了解會少一點,即使是學校的專業教師,信息資源也是有限的。對于企業,擔心學校的師資、設備達不到生產要求,產品質量無法保證,生產周期過長,從而影響生產效益。使得企業不是很愿意與學校進行合作。為此,應該以學校就業部門聯合成立以負責產品的接單與合作企業溝通交流的市場開發部,以此保證在生產實訓期間一直有生產加工的任務,來保證生產實訓的正常連續進行。
7.跟單式生產實訓只是學校教學模式的補充,不是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唯一
學校不能因為應用了跟單式生產實訓而放棄了專業學科中的基礎實訓與綜合實訓,在專業教學中仍然應多采用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應與基礎實訓、綜合實訓、進企業頂崗實訓等互為補充、協同一體,從而構建中職學校多元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與文獻:
[1]明航.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機制與模式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9.
[2]鄧澤民,張楊群.現代四大職教模式[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08.
[3]姜大源.當代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06.
(作者單位 成都汽車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