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全恒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從“合作學習小組組建,組織實施,合作學習方式評價”的流程,探討數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的執行規律。
關鍵詞:合作學習;課堂教學;學習方式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改變單一、被動接受知識的數學學習,構建多元自主的數學學習模式,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思維的活力。學生利用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交流合作的環境中,排疑解難,清晰地表達,醞釀自己的思想。合作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呢?簡單談一談我的執行流程:
一、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基本教學單位進行,構建和諧的合作學習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關鍵前提條件。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2~6名學生組成,綜合考慮小組成員的性別、學業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征等方面差異因素,構建合作學習小組力求“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二、組織實施合作學習
1.把握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
合作學習,在于擴大學生的信息渠道,碰撞不同的思維方式。當學生對問題的意見不一時,迫切想知道自己的考慮是否正確全面時,此時展開學習合作是絕佳的機會,它可以使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有效融合,使學生依靠集體充分發揮個人作用,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集體觀念。
2.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合作氣氛
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感受到的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當然不民主的環境下,創造力也有表現,那僅是限于少數,而且不能充分發揮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開發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教師教學民主,分析問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質疑、表達、體驗到的是愉悅、輕松,大膽提出問題,才能暢所欲言。
3.優化課堂合作方法
(1)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統一
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應相互統一。避免小組發言成了“好學生”的一言堂,學習好的學生往往搶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致使一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來不及動腦思考。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分組到操作過程中的指導非常重要。教師應注意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盡可能使各小組的構成均衡,各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上優、中、差的協調,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小組發言機會相當;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習慣、性別等方面的差異。二是事先建立基本合作規則,如實驗時進行分工,小組各成員分為動手操作的、觀察的、記錄數據的等,并且這些角色分工按一定的次序輪換,確保每個成員都能有不同的角色體驗,都能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討論時,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寫下想法,再分別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傾聽他人,最后討論,達成共識。
(2)構建適宜的課堂合作模式
在學諸如“有理數運算”“方程求解”“解不等式(組)”等計算的教學內容時,隔幾節課安排一節專門的“改錯課”,布置各小組在課下討論作業中普遍的錯誤,總結問題,課堂上改正,小組集體討論,群策群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對剛學知識進行歸納、試驗、總結,將學習收獲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達到一種知識的升華。
三、“合作學習方式”評價
“評價是一盞燈,能點亮學生學習前進的方向。”教師組織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嘗試發現、合作交流、體驗成功,使他們充分展示自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發展。
總之,合作學習,需要教師不斷地思考、實踐、學習和完善,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實處,才能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必將使學生受益匪淺。
(作者單位 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