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風德 吳金鑫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劇場建筑形象地位突出,是城市發展和建設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在其造型的設計上,鮮明的個性和設計理念表達可以充分體現城市的人文風貌和藝術特質。從演出類型、傳統文化、地域特色三個方面分析了劇場建筑個性與設計理念的出發點,探討了其個性與設計理念的表達原則,并認為幾何元素的綜合運用、自然形態的提取轉化、建筑適應性多功能是體現劇場建筑個性與設計理念的主要表達方法。
關鍵詞:劇場建筑;造型;個性;設計理念
“個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情感、行為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建筑的“個性”就是指建筑本身所表現出的性格特征。“設計理念”通常是建筑的一種抽象表達,不是表面上所表現的東西,而是內在的,隱藏在建筑深處,需要探索、探討才可以發現。在進行劇場建筑造型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劇場建筑空間的組合、外部的造型和使用的人群等建筑個性,還應該在展現個性的同時表達表演藝術、地域特色、傳統人文與文化等更深層次的設計理念。
1 劇場建筑個性與設計理念的出發點
1.1 從演出類型出發
根據劇場上演的主要劇種,劇場一般可分為:歌舞劇場、話劇劇場、戲曲劇場和其他類型劇場(音樂廳、木偶劇場、雜技或馬戲場、書場以及曲藝場等)[1]。劇種的類型不同,劇場的規模、內部的空間組合、色彩的運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都會賦予劇場建筑不同的特征。例如,國家話劇院[2]作為專為話劇演出而設計的國家級劇場,為保證觀眾能清楚地看到演員的面部表情,建筑內部多由小空間的劇場單位組成;劇院外部造型設計簡約,巨大的圓弧墻體托起類似中國傳統屋頂的大坡面,主入口處借鑒舞臺臺口的造型,準確的表達設計理念與個性特質,在這樣的環境包圍中演出傳統話劇將是相對具有氛圍的。
1.2 從傳統文化出發
中國戲劇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特色,劇場自然也需要帶有民族和傳統的元素。從傳統戲劇的表達而言,現代劇場作為表演藝術的展示平臺,需要傳達中國傳統戲劇的藝術文化特點;從建筑本體的造型而言,在現代建筑風靡的今天,傳統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和表達也是建筑師進行創作的主要出發點。例如,2007年落成的梅蘭芳大劇院[3],是我國第一個為京劇表演專門設計的劇場建筑。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而設計者把建筑當作一個承載傳統文化精髓的“容器”:外部采用玻璃幕墻結構,從而體現容器“空”的狀態;將觀眾廳背墻自然形成的曲面作為藝術內涵表達的載體,并在其色彩上采用中國傳統朱砂的顏色,與傳統鏤空木雕和藻井圖案共同作為容器的內容。視覺效果上虛與實的對比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有就是無,無就是有”的思想。
1.3 從地域特色出發
“建筑學是地區的產物,建筑形式的意義來源于地方文脈,并解釋著地方文脈……現代建筑的地區化,鄉土建筑的現代化,殊途同歸,推動世界和地區的進步與豐富多彩。”[4]劇場建筑有其獨特的結構特點和功能復雜性,設計者通過合理的空間組合、結構選型、色彩和材料的運用,準確捕捉當地人文與地域特色并將其用抽象的方法進行轉換表達,使劇場建筑更具地域文化代表性。
2 劇場建筑個性與設計理念的基本原則
2.1 形式與內容統一
劇場建筑由于其形象具有代表性,建筑類型多樣,內部空間復雜,文化表達多樣,形式與功能聯系的更加緊密。不同劇種對舞臺和觀眾廳的要求不同,因此,劇場建筑的外部造型必須由其內部空間作為支撐,形式要與劇場內部各個功能用房協調統一,使外部造型合理地反應內部空間。
2.2 建筑與環境共生
劇場建筑設計中要突出個性特質和表達設計理念,并不是說建筑可以脫離周圍的環境而孤立存在。劇場建筑作為城市或者地區的標志性建筑,應該利用環境、結合環境、創造環境,與環境和諧共生。例如,悉尼歌劇院[5]在寬闊海面的襯托下,其風帆狀的屋頂靈活飄逸,那一片海也因為歌劇院的存在而更具有魅力。
3 劇場建筑個性與設計理念的表達方法
3.1 幾何元素的綜合運用
點、線、面、體可幫助人們較為容易的描繪復雜的世界,這些都被稱為幾何圖形。平面幾何圖形有圓形、方形、多邊形等,立體幾何圖形有球體、立方體、圓柱體等。劇場建筑由于其需要大空間、大體量,所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運用幾何元素作為表達形式的一種方法的情況比較常見,也更易形成劇場建筑造型的獨特魅力,突顯其建筑個性。
3.2 自然形態的提取轉化
將自然形態提取轉化用于建筑造型和立意之中,不僅外觀直觀簡潔、易于聯想,能表達建筑本身的個性和設計理念,而且能表現出當地城市的人文與文化特征。徐州音樂廳的設計就是通過對徐州市花--紫薇花形象的提取,用抽象的建筑手法表現出花朵綻放時美麗的形態,建筑整體猶如在水中盛開的花朵。建筑師采用這樣的立意和造型,一方面是從市花的特殊性出發,希望這個公共文化建筑具有城市代表性與專屬性;另一方面是從場地特征出發,希望建筑展現出更貼近周圍環境的外觀特征。
3.3 適應性多功能
劇場應能適應所演出劇種的特點,才能真正發揮演出的特色和效果。所以,不同劇種應該有適應其特點的演出場所,隨著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與發展,為滿足演出的可能性,設計理念出現重大改變。當代劇場中幾乎都設有適應性的設施,如活動臺口就是一種最普遍的適應性設施,可以適應不同規模場景的演出。升降樂池也是普遍的適應性設施,它能夠非常簡單地適應多種演出方式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劇場的個性化。
4 結束語
由于劇場建筑既是建筑文化又是表演藝術文化的載體,其個性和設計理念的表達內容更豐富。在創作過程中,建筑師應全面了解周圍環境和劇種類型,準確把握建筑個性,由理念回歸到實際建設中。隨著建筑技術、材料、結構的不斷發展,劇場建筑的造型創作元素會更加豐富,但是只要從建筑的個性和設計理念出發,遵循形式與內容統一、建筑與環境共生的原則,就有可能創造出個性鮮明、理念豐富的劇場建筑造型。
參考文獻
[1]劉振亞.現代劇場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14.
[2]中國國家話劇院.[2014-03-30].http://hjly.coal.com/albmn/detail-276
522.shtml.
[3]梅蘭芳大劇院.[2014-03-30].http://piaowu.baike.com/article-105296.htm1.
[4]吳良鋪.時代建筑[J].北京憲章,1999.
[5]悉尼歌劇院.[2014-03-30].http://www.nipic.com/show/ 1/38/46945
54k7791544a.html.
作者簡介:吉風德(1990,4-),男,漢族,山東省濰坊市人,學歷:本科,建筑系,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