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東梅
摘 要 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促進了教學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商品經營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轉變以往低效率的傳統教學模式,嘗試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教學,有助于促進中職生職業發展和激發可持續學習。本文以商品經營專業核心課程市場營銷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市場營銷信息化教學的一些特征,并對信息化教學的實施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中職 信息化教學 市場營銷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Market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QI Dongmei
(Hangzhou Kaiyuan Commerce Vocation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motes educational re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ommodity business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cess,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previously inefficient, to try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o help vocational students promot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timulate sustainable learning. In this paper, commodity busines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market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uggestions for the study, analysis of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arket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information teaching; marketing
1 對中職學生實施信息化教學的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術對教學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并制定了“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標,現代職業教育教學需要通過改革教育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建構信息時代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中職學生要快速跟上知識的更新,必須向他們提供一種掌握新知識和技能的手段,培養激發學生的這種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信息化教學也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常見理論支架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理論支架一般可有行為主義和構建主義。行為主義認為個體所有行為的產生和改變,是由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因果關系。在這種理論指導下,信息化教學模式可以采取輔助練習模式、智能化自學輔導模式等激發學生學習樂趣,促進學生在外部行為的變化。建構主義作為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在信息化教學中關鍵在于構建合適的學習環境、內容等。
3 中職市場營銷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3.1 信息化教學模式主要特質
信息化教學幫助學生獲取大量信息,通過生生和師生等活動提煉核心知識技能,扎實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承擔著自我學習的責任,通過團隊作業、自主探索的方式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更有利于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個體發展。
(1)信息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多角度溝通的過程。教學過程的多媒體化、網絡化將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外界媒體信息進行自如的溝通。(2)信息化教學模式融合了文字、圖形、影象、聲音、動畫以及各類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先進的手段,其效果是任何一種單一的途徑所無法比擬的。(3)信息化教學模式是一個動態過程。信息共享、人機交互和即時反饋。每個學習者隨時隨地都可以接受教育,如微課視頻教學等。交互動態性讓學習者擴散思維能力大大提高。
3.2 市場營銷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的要素分析
市場營銷是商品經營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具有生活性、實踐性等特點。
3.2.1 市場營銷的生活性
傳統中職營銷教學模式,往往都采用案例教學為主,但在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陳舊老化缺乏貼近學生生活背景,學生理解起來難免出現困難。信息化教學卻能夠較好解決此類問題。通過各種信息化技術,鼓勵學生上網收集資料,既提高了學生對信息的篩選能力,也保證了教學素材的生活時代性。如課上提出諸如釣魚島事件,采用網絡中關于日系汽車的銷售相關新聞視頻的播放這種信息化教學,引發學生對營銷活動的積極思考。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在營銷的課堂上使用生活營銷素材變得更為便捷。
3.2.2 市場營銷的實踐性
市場營銷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無論市場分析、產品、定價、渠道、促銷策略都是可以具體設計和調整的,因此運用仿真的信息技術軟件,如營銷實戰模擬軟件《商道》等實訓,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借助人機互動、團隊合作等信息化教學,學生的溝通能力、判斷能力、自主能力得到鍛煉。
基于以上特點分析,可以得出在市場營銷授課中,實施信息化教學技術課充分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是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強有力的支持。
3.3 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舉例比較探究
根據在實際教學過程,對營銷中《競爭》章節進行了信息化和傳統教學的實踐比較,并對競爭之博弈一課—信息化教學進行了具體設計分析。
信息化教學的體現。教學目標:以能力為主,通過學習能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學生情感樂觀積極。教學手段:多媒體信息技術、圖片、視頻、在線網絡、FLASH動畫等。教法:情景創設法、 質疑釋疑。學法: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教學過程:始終貫穿著信息技術,提高了生生和師生的學習的交互性。設計核心:每個環節采用不同的信息技術,極大激發了課堂的趣味性,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課堂主體:學生和老師是互為主體,互動性強。學習效果評價:學生運用能力強,富有創新。傳統教學的實踐體現。教學目標:以知識為主,能說出競爭要素,學生情感穩定。教學手段:課本為主、粉筆等。教法:講授。教法:傾聽。教學過程:按照知識點逐一展開。設計核心:圍繞競爭產品、價格、服務、生產、綜合實力、采購等要素運用講授法詳盡分析,使學生理解競爭的核心。課堂主體:教師為主體,互動性弱。學習效果評價:學生知識性概念掌握較好,缺乏主動性。
《競爭之博弈一課—信息化教學》簡化設計。一類:教法設計:課前準備,把全班同學分兩個小組,發布“學案”,讓學生圍繞具體任務,利用網絡等各種資源,開展檢索、篩選、整合信息等合作學習。具體分工如下:兩小組分別對各自所代表的企業為研究對象,形成研究成果,并以PPT或電子小報等形式總結陳詞。信息技術運用:搜集篩選、整合信息、形成成果。二類:教法設計:(1)多媒體演示播放“田忌賽馬”FLASH視頻,創設情境,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感性認識,為營造靈活有序的課堂學習氛圍打下良好基礎。(2)信息呈現,引出競爭競爭無處不在,競爭的要素有哪些?信息技術運用:采用網絡FLASH視頻資料、PPT展示。三類:教法設計:(1)音頻播放:肯德基VS麥當勞提出問題:仔細聽,你在歌曲中發現了什么?(2)感知信息,討論探究 小組討論:競爭中容易出現哪些誤區?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信息技術運用:網絡音樂、學生學案。四類:教法設計:(1)PPT演示觀看各小組任務完成成果。(2)信息演示,研讀競爭雙方辯論: 對手在競爭中中有什么優勢和劣勢。信息技術運用: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編寫展示說明。五類:教法設計:(1)觀看視頻《商道》。(2)研讀素材,辯論總結引導學生對視頻中出現的質疑的討論。學生辯論: 證實競爭應重點關注的方面,提出各自觀點,整合形成自主思考后的結論。六類:教法設計:課后拓展延續訓練。作業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網絡信息交互共享,共同完成對競爭現象和策略的案例分析,并采用信息技術展示成果。
如上述比較所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所教平行班中實施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生調查和教學目標達成分析,采用信息化教學由于形式多樣,課堂更具吸引力,學生參與度高,比起傳統講授式教學更受學生喜歡。
3.4 基于信息化教學學生取得的實踐成果
我校學生借助多媒體綜合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校園教學網絡以及覆蓋校園無線局域網技術等有利條件,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策劃了一些可行度相當高的創業方案,如“夢想工坊”、“拐角DIY”、“烘焙坊創業計劃書”、“懶人兼職中介所策劃案”、“盆栽土項目策劃書”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創業意愿。
這些參賽學生在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采用了個別指導教學模式、合作教學模式、自主型教學模式,教師發揮指導作用,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導者,突破了傳統教學局限。
結合學校引入的信息化軟件,開展各種市場營銷相關教學活動。如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派金《商道》、多媒體《企業沙盤模擬》,我校在首屆企業沙盤模擬大賽組隊參賽中獲得二等獎。
信息化教學激發了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我校電子商務專業以學生為主體開創了電子商務網店:187聯盟網店,學生充分了利用各類信息資源,運轉著網店的運行。我校每年開設校貿易節,除了實體店以外,也滲透了信息化技術,每班建立網店的實時銷售。信息化教學和引導學生創新創業互相促進。
4 信息化教學的展望
4.1 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學習、使用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對教師來說,學校中被動的教研活動正演變成隨時隨地的自主行為。教師應關注各類信息技術的變化。學習FLASH、authorware、微課視頻制作等,同時很多教師可把博客、微博、微信等引入課堂,輔助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學習。唯有教學方式的變革才能推動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4.2 學校、相關部門和企業對信息化教學的制度建設和設備支持
學校、教育部門以及相關的企業在信息化教學系統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維護、修改、補充,所以無論在網絡教室、校園網,還是在Internet上,信息更新維護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創新教育的模式與信息化教學的途徑探究背景[DB/OL].無憂論文網,2011-12-10.
[2] 劉春志.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初探[J].北京:現代教育技術,2005.6.
[3] 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
[4] 孫小斐.淺談信息化教學[J].山東:科技信息,2011(20).
[5] 全力構建信息化環境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新模式[DB/OL].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09-11-27.
[6] 解析:教育信息化促進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DB/OL].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2011-06-30.
[7] 崔趙南.淺談信息化教學模式[DB/OL].江寧高中博客網,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