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彥嬌 王庸凱 許志遠 孫康
摘 要 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和 “11規則”的正式實施,對航海類專業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總結分析了航海類專業實踐教學管理和課程體系現狀及問題,基于公約提出了完善航海類專業實踐教學管理的對策,并在課程體系創新中重點提出了編制“腳本”類實踐指導文件、開設綜合航行實習和建設標準化實訓評估體系。
關鍵詞 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 航海類專業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Maritim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Management
in Line with Requirements of the Convention
QIAO Yanjiao, WANG Yongkai, XU Zhiyuan, SUN Kang
(Nautical and Marine Engineering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Amendment and form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11 rule" of the STCW Convention in Manila made a higher requirement on Maritime practice teach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Maritime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status and problem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 on Maritime proposed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focus on innovation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proposed the preparation of "script" class practice guidance document creation integrated navigation internships and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Manila amendments to the STCW Convention; maritim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0 引言
航海類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術應用專業,國際海事組織在STCW78/95公約中對航海類人才的實踐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航海教育的重點必須從傳授理論知識轉移到實踐能力的培養中;2012年1月1日生效的《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馬尼拉修正案)涉及通信溝通、船舶保安、信息技術等多個方面,以提升船員的船舶操縱、信息利用、安全、應急等航行過程中必備的各項能力;①2012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發證規則》(交通運輸部2011年第12號令,簡稱“11規則”)正式實施,交通部海事局先后出臺一系列配套文件強制規定了教育培訓機構在2013年7月1日前全部滿足BRM、ERM、ECDIS等培訓項目的設備和實施,這對于我國船員基本能力尤其是實踐技能培訓提出了更高要求。②③因此在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的履約契機,對航海技術專業實踐類教學環節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我國樹立航運大國的國際形象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 航海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各類培訓機構及院校在教學硬件設施上基本滿足公約要求,然而依舊沒有緩解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其中實踐教學環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④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問題如下:
(1)缺乏創新的實訓模式。航海類專業的大部分課程均開設實驗課程,但實驗課程的實訓方式單一,學生只完成單科課程的實驗,缺乏多門課程的整合與綜合運用,然而海上航行卻是需要將所有科目知識綜合運用的綜合性科目。因此,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的缺失導致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業務能力不突出,穩定性較差,長此以往不利于專業的長期發展。
(2)實訓考評缺乏標準化。航海類的實訓缺乏一定的標準化過程,例如航海技術專業的部分實驗不同于其他專業,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些實驗是不可重復且不可復制的,每組學生的操作訓練內容有很大的隨機性。而且僅依靠現有的實驗指導書類的文件根本無法保證每組學員甚至每名學員都能達到標準化訓練。
(3)教學計劃及管理規范不完善。航海類專業的學生畢業時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還要取得船員適任證書以及相關專業培訓證書。因此在學歷教育期間不僅要完成學歷課程,還要同時完成適任證書培訓課程,故而出現學歷課程與培訓課程沖突,課程的先導和后續順序等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及培訓效果。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未完全考慮航海類專業的特殊性,同時也缺乏對公約和規則變化的適時調整。⑤
2 加強航海實踐教學管理及課程體系創新
2.1 完善實踐教學管理體制
伴隨教育部專業建設的不斷推進,結合航海類專業的特點,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規范的教學管理體制是實現和諧教學的保證,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教學管理中不可替代。實踐教學又是航海類教學中的重點,故而實踐教學管理體制與模式是航海類專業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專業的特殊性,需將學歷教育的教學計劃安排與專業培訓相結合,當規則更新或者行業要求有所變化時,教學管理制度必須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根據船員適任證書理論考試時間,在開設學歷課程的同時,平行開設海事局規定的專業和航海證書培訓課。隨著培訓機構對實訓教學設施的大力投入,在實踐教學的硬件條件逐步完善的同時,更需要合理地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充分利用實踐教學資源,統籌安排,結合專業特點不斷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制度,為獲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提供保障。
2.2 編制“腳本”類實踐指導文件、開設綜合航行實習
(1)根據航海類專業特點,編寫“腳本”類實踐課程指導文件。目前航海類課程的實驗指導書對于可重復性實驗的過程控制較好,對于航海類綜合性課程的控制無法完成。所以需要針對航海實踐的特點,建設航海類專業適用的實驗“腳本”,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具有統一的標準,另一方面又可以掌握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可控性。同時也能針對我們航海類教師需要上船工作的特點,即使更換教師指導授課,也有統一的標準和控制措施。真正滿足航海類質量體系文件控制要求。
(2)設計綜合航行實習實訓。船舶在海上航行是24小時連續不間斷的。因此要求在駕駛臺上工作的駕駛員,及在機艙工作的輪機管理人員必須具有綜合運用所有海上知識的能力。因此開設綜合航行實習實訓勢在必行,此項實踐活動整合了實訓項目,使其更貼近崗位工作的實際要求,將原來各門課程中孤立、零散的實驗和實操課程,通過綜合實訓基地進行系統化整合。從根本上深化學生對航海專業工作的認識,增強航海類學生知識貫通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優化學生知識智能結構,為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2.3 建設標準化實訓評估體系
航海類專業的實操評估訓練有很強的針對性,學生通過評估項目的實操訓練掌握船舶實際操作技能,通過海事局的評估考核。目前,實訓的評價也被列入到適任能力考試中,如果學生不能通過相應的實訓評估,則無法取得適任證書。但是對于實訓課程的評價是難以實施的,所以必須建設完備的標準化實訓考評體系,保證學生通過適任能力評估。開發航海類專業無紙化實訓評估系統,提高實訓評估的公平性、規范性和系統性;完善實訓評估數據庫,根據國家海事局和教學大綱要求,試題庫的數量要足夠多,務必100%覆蓋大綱規定的知識點,難度分布要符合正態分布,并且保證試題庫的更新與完善要及時與公約及規則接軌;標準化實訓評估系統不僅要注重試題庫的內容,更要注重系統所提供的模擬練習功能。全面科學的實訓操練,提高學生考試通過率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綜合航海素質的提高,實踐性更充分。
3 結論
缺乏創新的實訓模式、實訓考評缺乏標準化和教學管理的不規范是目前航海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符合STCW公約的航海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合理協調專業培養與證書培訓之間的關系,完善實踐教學管理體制。根據專業特點,建設航海類專業適用的實驗“腳本”,通過綜合實訓基地進行系統化整合,建設完備的標準化實訓考評體系,本文課程體系的創新是對航海類專業教學改革的一種有益的探索,也需要結合今后的教學與培訓過程進行不斷改進。
注釋
① 孟祥武.基于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的航海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實踐[J].航海教育研究,2011.3.
② 關于做好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履約準備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海船員〔2011〕923號.
③ 關于印發《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過渡規定實施辦法》的通知.海船員〔2012〕172號.
④ 馮德階.航海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航海教育研究,2012.2.
⑤ 高杰.試論高等院校航海專業的教學管理[J].課程教育研究,2013(8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