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蓮
摘 要 化學實驗課程是化學課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不僅僅能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化學反應中的各種反應現象,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內在的潛質,使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認識化學,應用化學的科學素養。本文主要針對中學化學課程,闡述對化學實驗課程創新方案的一些探究。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化學 實驗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High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Curriculum Innovation Program Research
LIN Yonglian
(Lechang No.2 Middle School, Lechang, Guangdong 512229)
Abstract Chemistry experiment cours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hemistry courses, it not only allows students to observe a more intuitive response in a variety of chemical reactions phenomenon can stimul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stimulate the inherent potential, so that cultiv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hemistry, applied chemistry scientific literac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in courses f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urse for chemistry experiments to explore some innovative solutions.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high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innovation
1 高中化學實驗課程創新問題的提出
化學實驗一直是中學化學課程教與學的最主要的方式,因為化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化學實驗為研究基礎的一門開放性學科,化學實驗設計的成功與否將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化學物質的化學性理解。所以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了化學課程的設計對著整個化學課程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以,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通過化學實驗課程的創新設置,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和動手動腦設置化學實驗的能力,最終從整體上全面提高學生化學課程的成績。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注重引導教學,采用課堂和實驗相結合的綜合滲透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在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采用課堂教學的滲透、創新和鼓勵等機制,來誘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創新意識,將所學的化學知識及時鞏固。
2 實驗創新教學實施過程
2.1 實驗創新教學的設計原則
(1)科學性的原則。無論是哪一門學科的實驗,都首先要遵循的原則就是科學性原則,這是實驗的靈魂。那么中學的化學實驗同樣也不例外,教師引導學生的一系列的認知和學習都必須在不違背科學性的前提條件下。同時,在進行化學實驗之前,我們也一定要認真思考這個化學實驗是否具有可行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化學實驗設計的原理。
(2)探究性原則。實驗的目的就是一個探究和解惑的過程,因此化學實驗當然也少不了要遵循探究性原則。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將實驗變成學生自主學習和激發創造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中學化學課本中有一個介紹NH3性的小實驗,教材上主要是為了體現兩個實驗現象,一是NH3的噴泉實驗,二是NH3遇濃鹽酸冒白煙的實驗。這時,看到這樣的實驗裝置和探究的目標,其實很容易讓我們對比HCl和NH3,如果教師這時想到如果能將前而學習過的HCl的性質聯系起來,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之上再設計一個聯合噴泉、冒煙的實驗,一定就會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于NH3及HCl性質的理解。實驗的裝置如圖1所示。先收集兩滿瓶的HCl和NH3,將他們按照如圖1所示的連接方式連接,在B瓶的滴管內事先先吸滿水,開始實驗時,關閉C水夾,先由滴管向燒瓶B內注入少量水,此時,由于B燒瓶內產生負壓,造成A瓶內HCl氣體進入B燒瓶,并形成大量白煙,然后立即打開C水夾,此時,見A瓶內產生紅色噴泉,B瓶內產生藍色噴泉,紅、藍色噴泉同時進行,現象頗為壯觀。
(3)簡明性原則。考慮到實驗安全和成本的原因,中學化學實驗的改進都是朝著更加簡便的方向,這樣從一方面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來講可以更容易完成教學的目標。
2.2 創新儀器應用,提高實驗效率
新課標下的化學課本上有很多介紹新化學物質的概念以及理論原理,為了學生們很好地掌握,課本中都是逐步將學生引入化學物質的具體性質。所以在學習有關的基本知識之前,課本首先會讓學生們先看看即將要學的化學物質的實驗反應,同時我們也看到許多先進的設備和儀器運用到試驗中,為高中的化學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開發一些簡單的儀器裝置,在化學教學中也能發揮出獨特的作用。例如高中必修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操作是用試管作反應儀器,帶導管的塞子塞住試管口,操作過程中需要較多的乙醇,且若鈉放入的量也必須較多,造成很大浪費,若放少了,則收集的氫氣不純甚至很少以致無法點燃,操作過程中也可能塞子氣密性不好而漏氣,導致實驗失敗;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改用廢舊的注射器作反應容器,先把鈉表面的石蠟切去,然后放入干燥的注射器中,壓縮注射器使空氣排出,再吸取少量乙醇,把注射器倒立,馬上可觀察有氣體產生,可立即點燃,產生淡藍色火焰。實驗成功率100%,現象明顯,簡單易操作,大大提高實驗效率。
又如選修4測量化學反應速率的實驗“鋅與稀硫酸反應速率的測定”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如下問題:
(1)判斷化學反應快慢的方法有哪些?產生氣泡的快慢、固體質量的變化、溫度的變化、顏色的變化、渾濁程度的不同。(用氣球看多少氣體,將氣體通入裝有水的U型管看液面變化高度,用指示劑判斷反應的情況,等等)
(2)如何從定量的角度來表示化學反應快慢?
產生氣泡的快慢:測定氣體的體積或體系的壓強、測定物質的質量變化、測定物質的物質的量的變化。
溫度的變化:測定體系的溫度或測定反應的熱量變化。
顏色的變化:測定物質或離子的濃度變化、測定溶液的導電能力的不同。
2.3 展示方案示例,啟發學生思考
在中學化學教材上,基本上都是已經給出了實驗的方案,這樣一來其實對于學生來講會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直接向他們灌輸這樣的一個實驗方案,而不是循序漸進地引入這樣的一個設計。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們在進行實驗之前,要拋磚引玉逐漸引發學生的思考,最后再提出這樣的一個實驗。
2.4 交流評價,實驗反思
最后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交流反思,教師對學生的設計方案要依據創新設計的教學目標來評價,對學生的設計方案中創新色彩最濃的方面,獨創性明顯的地方,要充分肯定、鼓勵、表揚。評價過程中要以正面評價為主,同時指出不足和改進方法,要保護學生的創新熱情,使他們在不斷的創新實踐中激發學習興趣,使創新成為掌握知識的動力,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3 結語
總之,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實驗氣氛,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尊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穎.高師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幾點設想[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0(1):71-73.
[2] 盧偉.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的教學差異初探[J].中學生物教學,2003(4):10-11.
[3] 何志學,劉程.探究性實驗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和職能[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3.20(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