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霞
摘 要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新方向,主要探討人類的力量與美德,挖掘人類潛能,以便更好的生活。本文主要通過自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問卷》,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進行施測,探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結構。通過量表施測后,進行因子分析,發現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包括生活態度、學習態度、意志、情感、正義性、純真、思維、道德、沉穩和精神信念十個因子,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教育措施。
關鍵詞 少數民族 中學生 積極心理品質 結構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ructure and
Culture in Guangxi Minority Regions
TAN Lixia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new direction for psychology research focuses on human strength and virtue, tap human potential for a better life.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self "Guangxi Minority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Guangxi minority areas Surveying, Guangxi minority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structure. Surveying by the scale, factor analysis, found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Guangxi Minority Regions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to life, including the quality of the structure, learning attitude, will, emotions, justice, innocence, thinking, moral, and spiritual beliefs calm factor of ten, and accordingly propose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measures.
Key words minor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ructure; train
0 前言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當今心理學界較新的名詞,主要探討人類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挖掘人類潛能。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傳統的心理學研究大多是病態、消極的研究,而積極心理學則關注人類積極向上、健康、樂觀與愛的一面。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國內學者逐漸發現積極心理學對于緩解壓力、治療心理問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國以2008年《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積極心理學思想的成熟。5·12汶川地震后的心理重建中積極心理學發揮了重要作用,鮮明的體現出其優越性。2009年,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完成了測量量表和網絡測評系統的開發, 向大樣本測評和大面積推廣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積極心理學的崛起,不僅是尋求與發展心理學的理論,而且是更加關注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是個人的幸福,而且也是更廣泛的人類福祉,是更廣泛意義上的社會發展研究的一部分。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近年來研究表明,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問題的發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而中學生心理問題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身體發展的迅速與心理發展相對的緩慢使之不平衡,他們在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人格特點及社會經驗都不是很成熟,自我同一性未形成,此時期易出現一些如情緒障礙、學習適應困難、人際關系緊張等心理問題。在當前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還是過多的關注學生的消極層面,很多時候都是發現有心理問題、問題嚴重才引起老師、家長的注意,缺乏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積極預防。而積極心理學的產生,關注中學生積極向上的一面,挖掘學生自身存在的樂觀、勇氣、上進、誠實等積極心理品質,對于預防心理問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積極心理學在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學者孟萬金教授在2008年,啟動了“中小學積極心理品質調查與數據庫建設”課題研究,并研發出了信效度較好的《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且在2009年以北京市第十九中中學學生為樣本進行了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內容的序列化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結構,從而為制定培養計劃提供科學依據。但孟萬金教授只是以北京發達城市為樣本,在我國存在著多民族,每個民族由于地域、風俗民情、經濟發展水平等條件的差異,也會對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產生影響。本文筆者就以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著手,模仿孟萬金教授對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內容的序列化研究,參照《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自編問卷,對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分析,初步得出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十個因子,為對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提供指導。
1 方法和對象
1.1 研究工具
選取廣西某中學初一(4)班與高三(1)班學生,讓其每人分別寫出20個自己認為中學生應該具備的積極心理品質的詞語;筆者通過翻閱《新華字典》收集積極的心理品質詞語,后期對回收的詞語和收集的詞語進行篩選與合并。參照官群、孟萬金教授編寫的《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選取相關形容詞,再請廣西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教育學專業老師對總結出來的詞語過目校正,以減少詞不達意、歧義等情況,最后自編出《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問卷》。通過檢測,得出此問卷克隆巴赫系數為0.980(見表1),符合要求。該問卷由所篩選的96個詞語組成,讓被試根據自身情況對詞語進行量化,等級是0~6,數字越高代表越符合被試自身的情況。
表1 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問卷信效度
1.2 對象
本研究選取廣西某中學的初一、初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初一、初二年級各隨機抽3個班發放自編的調查問卷。問卷共發放300份,回收274份,回收率為91.3%,有效問卷261份,廢卷13份,有效率為87%。其中,男生99人(占37.9%),壯族105人(占40.2%)。
1.3 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調查問卷數據資料采用SPSS18.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包進行因子分析,探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
2 結果
2.1 確認待分析的原始變量是否適合作因子分析
通過做Bartlett檢驗和KMO檢驗,統計分析表明,KMO的值為0.94〉0.5,意味著變量間的相關性較強。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為19200.345(df=4560),伴隨概率值為0.000<0.01,達到了顯著性水平,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存在,故待分析的原始變量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見表2)。
2.2 根據因子貢獻率選取因子數
在因子分析中,通過求出公因子特征值的大小作為甄選因子的標準。比較公認的方法是Kaiser準則(Kaiser criterion):即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為初始因子。本研究中,共有19個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因子數較多,根據其貢獻率(表3)得出前10個因子旋轉后的貢獻累加率為51.675%,已經具備代表性。
表2 KMO檢驗和Bartlett's檢驗結果
表3 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變量貢獻率
根據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旋轉后的因子負載矩陣,進行因子提取,可以得出十個因子,各因子題項負荷量表見表4。
2.3 因子的解釋和命名
根據因子負荷量表(表4)及相關性,并結合《心理學導論》相關內容和心理學相關術語為其做如下解釋和命名,十個因子分別為生活、學習態度、意志、情感、正義性、純真、思維、道德、沉穩和精神信念(見表5)。
3 討論
本研究主要是通過自編問卷,以少數民族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為對象,對某中學初一初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探究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結構。由此也可看出這十個因子在中學生心目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實際教學中,該如何培養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3.1 保持青春活力,積極面對生活
開朗、活潑、陽光、勇敢、純真是中學生的代名詞,他們身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根據發展心理發展特點,這個時期身心狀態的劇變、內心世界的發掘、自我意識的增強、獨立精神的加強,這既為培養積極心理品質提供了契機,又可能是絆腳石。如今社會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但社會中也存在著許多黑暗的東西,學校、家庭的正確引導為保持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純真思想、培養規范道德行為具有著重大的影響。
在學校里,老師通過課堂及活動中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在學習中,組成學習小組,形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積極的學習氛圍,多開展形式多樣的課余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并在活動中培養集體榮譽感;在家庭中,家庭氣氛和諧,父母抽出時間與孩子互動,利用周末多到戶外活動,領略祖國大好河山,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的態度,體驗幸福的含義,學會感恩、孝順。這對培養學生開朗、活潑、陽光、青春的生活態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保持求知欲,做讀書的主人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這一時期,學生會很看重自己的學習成績,并把學習成績好壞當做是否有成就的標志之一。因而在中學時期很易培養上進、刻苦、認真的學習態度。這也成為了少數民族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的一個突出因子。然而,目前很多中學為了提高升學率,只是注重書本知識的獲取而忘記了學習的根本,導致厭學、逃學現象越來越多,保持中學生愛學習、把學習當樂趣成為一個重要任務。成功的獲取,需要意志的支撐。中學生通過書本的學習不僅僅學到了知識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的過程,培養了堅強的意志。在求學道路上,需要頑強的自制力,專注的探究,嚴謹的求學態度。
在中學階段,學生開始掌握觀念、原則和思維概括性。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刺激、促進他們運用先前已經掌握的知識去學習,探究新知識,尋求背后的規律與本質,并體驗自己去發現、獲取知識的驚喜和滿足。
3.3 堅持心中的夢,為之努力奮斗
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在中學階段逐漸形成,他們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心中勾畫著一幅藍圖,因此他們是有理想,有夢想的新一代。正是這一個夢想,推動著他們堅韌、上進、努力、沉穩,他們有著對未來的向往。他們逐漸將個人目標與社會目標相結合,但社會的紛繁復雜讓他們易于陷入迷途,在此刻,老師、家長正是發揮作用的時候,加強對中學生精神信念的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幫助學生認識挫折,認識失敗,樹立鍥而不舍,為理想而奮斗的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品質。
4 總結
首先,本次研究是筆者通過開放式問卷、匯合整理、專家評議后自編成《廣西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調查問卷》,具有一定的信效度,這為研究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提供了一定的材料。其次,本次研究,筆者通過因子分析,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積極心理品質結構進行了探索,發現了其具有生活態度、學習態度、意志、情感、正義性、純真、思維、道德、沉穩和精神信念十個因子。最后,依據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品質結構提出了建議。
本次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收集的樣本量以某中學學生,還未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在少數民族地區,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在積極心理品質結構中還存在多方面的差異,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可以繼續探討。
注:此為201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參考文獻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北京: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02.
[2] Seligman M E,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3] 劉在花.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J].北京: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2010.
[4] 官群,孟萬金.中國中小學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4:71-76.
[5]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 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修訂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7] 余曉靈,孫燕,王新波.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內容的序列化研究——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學學生問卷調查為例.中國特殊教育,2009(12):71-77.
[8] 葉瀾.教育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