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鳳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中學 天津 300456)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配合上述行動計劃,重點實施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和科普基礎設施工程。青少年正處長身體、學知識、形成正確的科學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中學生中開展科技活動,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是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一項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強調“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 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其他學科的課程標準也都對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提出相應的要求。科技活動是一項運用科學方法、調動科學思維,通過小組合作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開展科技活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小組合作、科學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最大限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最優化的教育資源。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與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相得益彰。
通過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能有效地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說課堂教學是老師引領學生打開科學殿堂的窗口,那么科技活動則是學生深入探究的開始,因此科技實踐活動是課堂教育活動的拓展與延續。
由于條件所限,目前我國中小學很難做到由專職的科技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實踐活動。中學生開展科技活動主要由學科任課教師兼任。各學科的任課教師具有較為扎實的本學科知識結構、學科思想、研究方法。他們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探究與本學科密切相關的科技活動。因此充分調動任課教師開展科技活動的熱情是保證活動開展的關鍵,同時需要對任課教師做相應的培訓,使老師們能將課堂教學與科技活動有效地整合。很多學校都有圖書館、微機室、理化生實驗室等基礎設施,這些硬件設施是學生開展科技活動的支撐。只有充分利用校園的現有資源才能使科技活動的開展深入、持久,它的效果也才能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彰顯出積極作用。
筆者所在學校一直堅持依托學科組課堂教學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現在學校共有 23個社團,其中與科技活動有關的社團有5個,有物理組的“格致物理實驗社”、“狂人造物社”,化學組的“化學松鼠會”,地理組的“青春邊走邊看地理社”,生物組的“花葉藝坊”等。這些社團的指導教師都由學科組教師承擔。他們結合學科特點,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學生開展科技活動的途徑和方法。各社團制作的科普宣傳可以張貼在教學樓的樓道里,也可以張貼在校園的櫥窗里,豐富了校園生活,做到了科技知識宣傳的普及性。這些科技活動的內容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每個學校都處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擁有不同的區域資源、地域文化。在開展科技活動時要考慮到區域特點,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形成愛家鄉的樸素情感體驗。筆者所在的學校地處天津市開發區,結合開發區所擁有的校外資源,確定了“感受科技進步開發區工業游”的活動主題。讓學生通過參觀、訪問,感受科技創新為經濟騰飛做出的巨大貢獻。近年來學校化學組指導的學科社團組織學生參觀了歷史悠久的“天津堿廠”(見圖 1)。當年享譽中外的“紅三角”牌純堿讓學生體驗到民族的自豪感,侯德榜博士的愛國熱情、務實創新的科學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每個人;此外,參觀了“康師傅飲品體驗館”、“康師傅方便面體驗館”。學生了解了企業的歷史和發展,感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

圖1 學生參觀天津堿廠Fig.1 Students visit Tianjin Soda Factory
從心理學的原理看,一定的學習活動需要及時反饋,這樣能強化學習效果,也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后續活動的開展。中學生開展科技活動一般以小組為單位,每一項活動并不能保證很多人都直接參與。參與活動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收獲和體驗需要一個平臺展示,這樣一方面強化參與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會擴大了活動的影響力,提高活動的參與度。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
很多科技活動都是依托學科教學,教師可以將他們活動的圖片、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科技活動的目的是使廣大青少年萌發對科學的熱情,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感受科學家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活動開展要體現基礎性、廣泛性。參與度是衡量活動廣泛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要盡可能擴大它的影響力,使大多數人都參與其中。學校的化學科技社團利用業余時間將課堂上耗時長、有毒、有害的實驗在課下完成,通過視頻的回放,為課堂教學帶來新鮮的教學情境。
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通過這樣的展示平臺,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校在教科研室的指導下,先后多次參與區級、市級、國家級的科技創新大賽,使學生的活動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時也促進了科技輔導員的成長。
青少年開展科技活動能有效地發展青少年的智力興趣,培養科學世界觀。所以開展有意義的青少年科技活動是科技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中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指導教師的專業素養所限,在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時候要注重體現基礎性,其關鍵是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提高活動參與度。在未來的青少年科技活動中,以社會知識和社會問題為主線,以主題延展的方式組織科技活動,突破學科界限,在強調社會生活的同時,關注學習者的發展,這成為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發展趨勢。
基于這種趨勢,對科技輔導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是制約青少年科技活動開展的最大問題。目前在中學開展科技活動都是由任課教師兼職,教師們既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又要對科技活動有相應的了解,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高要求。目前很多學校都開設了校本課程,利用校本課程開展科技活動是一個較好的辦法。它能使科技活動的開展規范化、長期化、制度化。學校可以通過每學期的教學計劃來規范科技活動的內容,使之逐漸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國務院.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Z].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