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求職面臨“三大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期發布的《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我國農村家庭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最困難: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87.7%,平均月薪3505元;農村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69.5%,月薪2851元。相關調查顯示,身份限制、隱形歧視以及求職成本高是農村大學生求職普遍面臨的“三大難”。
首先,不少用人單位的城鄉偏見是農村大學生揮之不去的陰影,很多單位覺得農村孩子綜合素質不如城市孩子。其次,雖然相關法律法規明文規定不能針對求職者設置性別、戶籍、院校等等限制條件,但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往往“靈活變通”,甚至“暗設門檻”。另外,對農村大學生來說,交通、住宿、服務、就業培訓等方面的花銷往往成為他們求職路上的一道道坎,對他們抓住就業機會、獲得上升通道帶來了一定限制和負面效應。
——有數據顯示,近幾年,農村生上本科院校的比例提高,但大多數進入二本、三本院校,一些二本、三本院校的教育質量缺乏保障,且開設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大學生的就業。再加上求職過程中遭遇的就業歧視、社會關系壁壘、地域壁壘、戶口壁壘、名校壁壘……導致農村大學生成為了“最難就業季”中最難的群體。有專家表示,要解決這一問題,推動就業公平是必須的,同時還必須推進高考制度改革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讓農村學子能真正“用知識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