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言平
但凡缺乏“國際范兒”,且富含“中國特色”的事物,往往容易被貼上“中國式”標簽。活躍在中國官場的“秘書幫”,用“中國式”來修飾,雖然流俗,倒也貼切。
也許是出于成見,某些秘書,尤其是扎根于權力土壤的秘書,在我的印象里,始終是奇葩的存在:要么是卑躬屈膝的逢迎臉孔,要么是狐假虎威的弄權角色,要么是蠅營狗茍的腹黑高手……如此成見,或有棒打一大片,誤傷無辜之嫌。那我所議論的秘書,就姑且限定于“中國式”這個范疇內吧。
中國式秘書,雖然在新的環境和文明下,有了新的職業定位和身份詮釋,但骨子里沿襲的,卻是發源于歷史幽暗處的劣性。他們從來不是權力博弈的主角,但背后往往能夠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承擔的是附從協助的職能,卻往往長袖善舞;他們只是領導的助手,卻往往成為工作中的幕僚、生活中的管家……這些特征,跟古時深宮大院里的某種職業,似乎有著傳承的印記。只不過,生理性征不再殘缺。
所謂秘書之“秘”,已然不再是工作時在空間上的距離,恐怕更多的時候,它更是利益上的遠近,甚至,還是身體上的疏密。因為親近,中國式秘書成為天然的站隊群體;因為私密,他們與領導相擁成了利益共同體。某種意義上,秘書不再是協助工作的職業,而是協防利益的角色。為領導在權力轉化中充當掮客,為上級臟亂的私生活擦屁股……因為這些“不能說的秘密”,中國式秘書輕易得變成了領導上級親近的“小伙伴”和信得過的“老朋友”。
贏得了領導的親近和信任,也就照亮了中國式秘書的前程。這并非“近水樓臺先得月”,所立功業容易被上級瞧見,只是因為,作為領導的利益同盟,中國式秘書腦海里、保險柜里,保存著有關領導的“秘密之書”呢!這種關系之下,自然而然也就容易獲得加入了分蛋糕盛筵的邀請函。不少中國式秘書沾著權力的仙氣,伴隨著領導平步青云,其中奧秘,當局者門兒清,旁觀者也看得真切。
腐敗土壤的存在,中國式秘書們恐怕貢獻不少。更可怕的是,中國式秘書的范圍,又不僅僅局限于領導的幕僚、助手,甚至連作為“臨時工”的公車司機也能跟著利益均沾。因此,所謂秘書,就是那些接近并掌握領導秘密的人,至于工作職能,倒是其次的了。領導手中腐敗的權柄,成為了秘書藏著的話柄,中國式秘書或升官、或發財,也就有了便利。甘愿做領導的勤務員,甚至貼身貼心的小棉襖,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利益催生的“恩主”心態。
如今,懲腐治貪雷厲風行,民眾更是急切訴求清明。在“拍蒼蠅、打老虎”的過程中,通過打秘書來打“老虎”,恐怕也算是條不錯的路徑。事實上,在這場反腐風暴中,已經有不少“秘書黨”被“解密”——要么是“大老虎”出事了,秘書跟著露了底;要么是秘書出事了,辜負領導信任,最終導致領導落馬。而由這種結局來看,領導和中國式秘書所謂的利益共同體、攻守同盟,所謂的親密和信任,在關鍵時候,也是靠不住的。利益瓦解之勢,亦是信任崩潰之日。
無疑,中國式秘書已經成為腐敗鏈條上的一環,是寄生在藏污納垢權力生態下的霉菌,理應被清洗。而要將中國式秘書驅逐出官場生態,關鍵要在“中國式”這三個字上發力。而“中國式”的根源,無非是權力還有放蕩不羈的空間,監督缺乏密實的制度籠子。當利益勾兌和贖買不再,結黨營私不再成為可能,中國式秘書,也就沒有了成長的空間。而去掉官場生態中秘書額頭上的“中國式”,也是為秘書這一職業正名。而讓秘書之“秘”重新回歸空間距離的概念,“秘書幫”的利益共同體才能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