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金旺
警示錄
近期,中央發出了一系列禁令,明確將收受節禮以及公款拜年等內容列入其中,并要求令行禁止。而本案的“主角”,一邊在搞警示教育,一邊卻“一腳踏空”,成了受賄犯,令人瞠目。南京市紀委監察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汪揚的成長和墮落軌跡顯示,國企負責人和政府官員長期‘一肩挑’的模式迫切需要改革。”
今年59歲的汪揚,原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南京市分會巡視員,曾任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南京市河西新城區開發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等職。2014年1月17日,汪揚因涉嫌受賄罪,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接受審判。
2013年,南京市紀委在查處其他案件時,發現了張某筆記本電腦中的行賄賬目。而在其賬目中,一個招待對象為“老板”的人引起了辦案人員的注意。經調查,這個幕后的“老板”被認定為本案的關鍵人物——汪揚。
與以往的受賄案相比,汪揚一案雖前后跨度五年,但他收受每一筆賄賂的時間和地點均很詳細。這與行賄人張某的“良好習慣”有關。
據偵查資料顯示,張某每花一筆“公關”費,他都會用電腦詳細記賬,包括“公關”的時間和地點以及花費的具體數額,其用途被注明為“雜支”或“外費用”。
張某之所以每次送錢都習慣于將情況記錄清楚,是因為公司還有其他股東,他招攬項目維護關系花的錢,要給股東們一個交代。
2014年1月17日上午9點半,汪揚身穿印有南京市看守所字樣的橙色號服,在法警的押解下走上法庭。在走到被告席前,他目光投向旁聽席,竟然還在尋找親友點頭致意。
庭審開始后,面對法官、公訴人以及律師的提問,他的聲音很低,審判長、公訴人多次提醒他,回答問題或是發表意見時,聲音大一點,法警為此還幾次幫他調整話筒。
法庭上,公訴人指控,2008年至2013年期間,汪揚利用擔任河西國資集團董事長、河西新城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之便,在濱江公園北段風光帶土方工程、青奧城地塊土方清運工程等項目中,為他人獲得施工合同、工程款支付等方面謀取利益,在端午、中秋、元旦、春節等節日先后17次收受人民幣共計150萬元。
起訴書顯示,汪揚17次受賄,有14次都在他河西的辦公室,受賄的時間全是端午和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之前,每次受賄的金額為5萬元或10萬元,共計135萬元。而另外15萬元,則是在興隆大街和樂山路交叉口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受賄的地點只有兩處外,行賄的也只有張某一人。檢察官稱,行賄的地點是隨汪揚的辦公地點改變而改變的。2012年以前,他在河西上班,地點就在他辦公室。2012年調到市政府工作后,地點就改在了他家附近的路口。
對于贓款的去向,汪揚說:“一部分被花掉,大部分存在了幾張銀行卡里。”2013年4月份,汪揚受賄敗露被“雙規”,并退繳了全部贓款。
庭審中,對于檢方指控的犯罪事實,汪揚供認不諱。不過汪揚提出辯解說,自己為張某兩個工程招投標報名“打了招呼”,但在項目是否中標的問題上,不是他一個人說算的,他作為法人代表,只是在履行程序中簽字。而且,張某的工程款還有1000多萬沒有支付,并不能認定他為張某提供了便利。檢方對此認為,汪揚的職權,使得他不但在招投標報名中替人助力,且在之后的中標簽字、工程款支付等問題上都有決定權。
庭審的焦點是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情節和檢舉揭發立功。
汪揚認為,自己到案后如實供述了自己的受賄事實,并配合辦案機關退贓,應該定義為自首。在法庭辯論階段,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自己是“主動配合”。汪揚的辯護律師也就其是否構成自首、立功情節,以及積極退贓進行辯護。
不過檢方一一駁回其辯護意見。檢方稱,汪揚是因他案事發,檢方已經掌握了他的犯罪事實,因此不能被認定為自首。而他揭發的情況,有的已經在其檢舉之前被檢方掌握。其檢舉他人的犯罪行為尚未被查實,尚不能被認定為立功。
在最后陳述階段,汪揚表示自己“異常懊悔、痛心疾首、追悔終身”,隨后,汪揚竟用大半時間在回憶自己從1972年以來的工作成果和在河西指揮部十余年間親歷的河西巨大變化……這部分陳述,成為汪揚當天庭審上最為清晰洪亮的表達。
隨后,汪揚的聲音又低了下來,稱自己40多年來辛勤工作,身患頸椎病、呼吸綜合征、脂肪肝等十多種疾病,希望法庭綜合考慮自己的認罪表現及主動坦白犯罪事實、上交全部不當所得等行為,減輕判處。
汪揚受賄案不算太大,也不復雜,但同樣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
首先是不讓“小禮物”慣出領導的“大毛病”。
汪揚17次收受人民幣150萬元,全是在端午、中秋、元旦、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之前。在其他很多腐敗案件中,節日送禮的場景和細節也每每被提及。
由此,一些專家建議,過節送禮的危害性既需要制度約束,也要從道德教育和文化層面引起足夠重視,不要讓“小禮物”慣出領導干部的“大毛病”。
甘肅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主任張佺仁認為,雖然年節屬傳統文化的范疇,但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意味著,人情往來很容易演變為權錢交換。應當對干部的人情往來進行更加具體的規范,比如對“節禮”和“賄賂”的邊界進行具體規定。
甘肅省酒泉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局長朱兵認為,好的政策落實要到位,必須杜絕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列在本上”,卻沒有“記在心里、體現在行動上”。
其次是充分從典型案件中吸取教訓。
通常說來,大搞新城建設,職務犯罪往往時有發生。2008年9月,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檢察院在一份報告中稱,掌握了河西新城建設過程中的大量職務犯罪問題,揪出建鄴區興隆街道黨工委書記馬欣等多名腐敗干部。
“搞警示教育,汪揚動過不少腦筋,他經常給黨員講黨課。”曾在河西公司工作過的小張坦言。2008年11月,汪揚帶隊到江蘇龍潭監獄聽取職務犯的現身說法。《廉政準則》剛下發時,汪揚還舉辦過廉政教育專題講座。據當時的參會人說,汪揚提出要求大家要經得起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的誘惑。“很諷刺,我們都經受住了,他卻先倒下。”
建鄴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吳建春在一次講座上針對青奧建設投資規模大、經濟誘惑多的特點,提出了“內服、心調、外用”的一系列對策。汪揚立馬高度評價,“提得及時,講得到位,切中要害,強化了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為青奧建設贏在廉潔起跑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巧合的是,2013年4月25日,在官方通報汪揚被查的同一天,河西指揮部召開了預防職務犯罪教育大會,邀請建鄴區檢察院反貪局局長耿輝做了相關講座。曾多次和汪揚共同出席類似會議的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李小霞總結道:要充分從典型案件中吸取教訓。教育別人的人先要教育好自己,說到就要做到。
最后是國企負責人和政府官員長期“兩肩挑”的模式迫切需要改革。
汪揚被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官員兼任國企老總”的機制問題。
“這種模式太普遍了。”江蘇省社科院一名專家表示,“現在不少開發區往往都會由一個直屬的集團公司來運作和管理。這個公司既作為政府行政管理的相應職能為投資者服務,同時又以獨立的公司參與這個園區的經濟開發活動。但由于開發區集中了大量經濟資源,在比政府缺少有效的外部監督的情況下,權力集中使其內部制約更為松散。”
河西公司作為國有獨資企業, 自2003年成立后,政府背后的推力逐漸增大。公司的原本出資人為河西指揮部,2006 年6 月22 日,出資人調整為南京市國資委,并將該公司升格為直屬市國資委的第四大平臺。
此時的汪揚由河西公司總經理升任董事長,另外還身兼河西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黨組副書記、機關總支書記等多個要職。2009年,保監會批復了紫金財產保險公司高管任命的請示,汪揚在里面擔任董事,河西公司在里面占1萬股,占比四個百分點。而《公務員法》第53條中明確規定:“公務員不得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職務,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
南京市紀委監察人士說:“汪揚的成長軌跡顯示,國企負責人和政府官員長期‘兩肩挑’的模式迫切需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