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春亞
【摘 要】想要讓學生學會英語自主學習,必須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提升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以適應當今社會提倡的終身學習。
【關鍵詞】習慣;興趣;方法;自主學習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認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習的內容多了,難了,知識體系更加嚴謹了,僅靠教師課堂上的知識的傳授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還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來推動和促進英語的課堂教學。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根據時代的發展,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自學。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從“要我學”到“我愿學”再到“我會學”,這樣學生才會立于不敗之地。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一個人有了好習慣,一輩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一個人有了壞習慣,一輩子有償還不了的債務。在初中階段,提升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1.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的自學活動。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后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即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自己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并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課前預習還可以做到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心中有數,有目的性,有重點性地聽課,提高聽課效率。
2.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有選擇性地做筆記。課堂上45分鐘的效率至關重要,學生聽課時思路要跟著老師走,敢于回答老師的問題。遇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或老師拓寬的知識要快速做筆記,便于課后溫習和鞏固。
3.課后及時復習,溫故而知新。人的大腦非電腦,有一個遺忘的過程,及時的復習可以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急速遺忘,使所學的知識前后貫通起來,形成知識的系統性。
4.獨立按時完成作業,加強對知識的鞏固,歸納和靈活運用。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5.在英語學習中,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應相輔相承,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應鼓勵他們利用空閑時間廣泛閱讀英語課外讀物,養成“蠶食”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學到的各種課內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個英語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當然了,上述所有的步驟貴在持之以恒,才能切實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基礎和條件。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除了要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還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興趣會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究。英語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陣地,課堂效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質量。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施展自己的魅力,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導入應該是最基本的也是較為重要的一步。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就能起到直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課堂授課和聽課效率大大提高。我一般使用以下導入法來吸引學生:以舊帶新進行導入,背景知識導入法,自由談話式,二分鐘演講,課本劇表演,問題導入法,熱點時事導入法等等,所有的這些導入法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選擇。然后通過不同的師生操練,生生操練,包括pair work, group work, team work和“聽、說、讀、寫”互相作用的過程,才能達到讓學生熟悉。反復操練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習慣。為了讓學生掌握新課的內容,設計隨堂的習題給學生口頭和筆頭操練,通過游戲法訓練學生快速反應,目的要讓學生不加思考,達到脫口而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度熟練。鞏固階段也要花樣常翻,這個階段老師設計的好,經常可以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如記者采訪法,小組比賽法,新聞發布會法,小品表演法,小組合作海報設計法,匯報法等等,學生對什么感興趣,老師就要投其所好,設計他們感興趣的游戲和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教好英語,讓學生學好英語。
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1.音標的教學
從小學過渡到初中,教師應做一些必要的銜接工作,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和基礎。音標的教學作用不可小覷,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仔細聽音、觀察口形、認真模仿,不僅要教會學生讀48個音標,還要教會他們讀寫的規則,如重讀('record, re'cord)、連讀(Not at all, half an hour)、濁化(speak,/spi:k/, star/sta:/)、失去爆破(best time, good girl)以及字母組合(-tion,-ment,)等有關知識。對音標的掌握要求人人必須達標,教師利用時間逐個檢查,讓學生背誦48個音標,教師抽讀音標或從牛津字典中隨便抽出幾個單詞讓學生讀。通過系統的音標教學及后續的鞏固復習,出現了明顯的效果,學生的拼讀能力大大加強,90%左右的學生能根據音標熟練、正確地讀出新單詞,甚至對符合讀音規則的生詞(red, hot)不依靠音標就可以正確讀出,絲毫不感到英語單詞難學難拼寫,學生通過對音標的學習普遍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因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工具書的查閱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懂的知識,那么工具書就是學習的好幫手,如牛津或朗文詞典,語法書和課文配套的解析等等。工具書的實用性強,學生學習查閱它們的目的不但是為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會學習。工具書(如詞典)可幫助學生查找單詞的讀音,詞性,詞義,不同搭配,及其近義詞,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單詞的用法。一般來說,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紙質詞典更顯重要,那是因為紙質詞典中對一般的單詞都有英文解釋,尤其是詞的用法、搭配、易犯錯誤,例句等方面詳細的介紹。學英語不僅是記詞義,短語、習語、慣用搭配更重要,只有一些例句才能表達這些慣用法。養成了良好的使用詞典這一工具書的學習習慣,將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提高學習詞匯的效率,有利于學生的終生英語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英語教師一定要為他們終生學習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教會基本的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和基礎。相信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英語的基礎會更加扎實,知識的運用更得心應手,學習英語的能力也會不斷提升。總之,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培養初中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自覺學習意識,增強學習積極性,不僅是英語教育現狀和時代教育發展趨勢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素質教育目標、現實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2004
[2]陳紅霞.《考試周刊》.中學英語自主學習教學策略初探,2010
[3]程守明.《新課程》.探究初中英語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2011,12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迎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