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方文華 通訊員 李惠娟
“無論有多大、多難的事,只要看到王書記那張平易近人的笑臉,聽著他那帶著濃重的鄉音‘沒事,沒事’,小區居民的心里就感覺特別踏實和溫暖。”
天下處處是矛盾,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想辦法來解決矛盾。有這么一位管委會書記,他把“沒事,沒事”當成口頭禪。他工作務實肯干,為人正直謙和,有很強的親和力。小區里不論發生多大的事,他總能鎮定自若,從容應對,化解所有矛盾。他就是河南油田雙中區管委會總支書記王從禮。
今年1月5日,寒風料峭,小雨飄飄。傍晚6點多,天色已晚,王從禮正準備下班。此時,樓長李進浩急匆匆地跑來報告說:“王書記,怡苑小區二號樓一單元有戶居民家的水管線穿孔了,地面和樓道積存大量的水。我們敲了半天門,也沒有人應聲,你說咋辦?”王從禮當即從居民信息數據庫查到這家住戶的信息,發現該住戶是個生意人,經常不在家。接著他又撥打這家住戶的手機號,對方電話無應答。
此時,樓上的水還在不停地往下流著,居民樓前的道路一片“汪洋”,大家心急如焚。王從禮深知,多耽誤一分鐘,左鄰右舍就會多一些損失,很容易引起鄰里之間的矛盾。
□ 王從禮(中)在困難戶韓體英家了解情況。方文華 攝
情急之下,王從禮當機立斷:撥打“110”,讓民警來幫忙把漏水住戶的門撬開;通知維修隊馬上來維修;召集小區居民、工作人員帶上工具,清理樓上住戶家里的積水。由于措施果斷有效,在較短的時間內,破裂的水管線被修好,樓道和地面的積水被清理干凈。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王從禮臨走時特意提醒值夜班的人:“今晚情況特殊,你們要看好這家人的門戶,防止被盜!這家的主人一回來,立即與其溝通,說明情況。”
一位工作人員不安地問:“如果住戶回來看到房門被撬了,來找麻煩可怎么辦?”
“沒事,既然是我報告‘110’來撬門,一旦住戶來找,責任由我來承擔。”
第二天一早,這家主人就徑直沖進管委會,向工作人員“發難”。但當聽完工作人員講述事情的經過后,他連聲道謝,滿意離去。
王從禮頗有感慨地說:“作為基層管理者,直接與居民群眾打交道,無論遇上什么事,都要做到多一點擔當,少一點推諉;多一份責任,少一份敷衍;多一份關懷,少一份冷漠。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居民著想。只要盡力為大家辦好事、辦實事,即使有些方面做得不太圓滿,也能得到居民的支持和理解。”
今年初,小區里一位71歲的老太太在自己家的門口砌了一個大花壇,種上自己喜歡的花花草草。為這事,管委會多次在物業檢查中受批評。面對這種情況,管委會完全可以采取強制手段,將花草拔掉、花壇推平。
王從禮卻沒有這樣做。他先與老太太談心,對她種花種草的愛好給予肯定,稱贊她為低碳生活做貢獻,只是這些花草種的不是地方。這一席話,說得老太太心里樂滋滋的。接下來,王從禮又找來一些花盆,將花草一棵棵地移栽到花盆中,并把一盆盆花搬到老太太家的陽臺中。這樣,既拆除了“違章花壇”,又能讓老太太接受。居民稱贊說:“王書記是一位好領導,遇事既不傷和氣又能解決問題,是咱居民的‘貼心人’。”
王從禮常說:“要以換位思考贏得群眾的信任。居民對管委會的信任度高,大家有困難、有心事,就愿意和我傾訴。我也都耐心地聽著,盡可能為大家出主意、想辦法。這樣,一個個心結解開了,一個個矛盾化解了。居民樂了,小區也就平安無事了。”
□ 王從禮和管委會工作人員一起打掃小區衛生。方文華 攝
每天早上,王從禮總是提前來到辦公室,把里里外外全部打掃一遍,再打開廣播,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讓大家在音樂聲中開始一天的工作。大家見王從禮忙得滿頭大汗,心里總是帶著一份濃濃的感激之情,關切地說:“書記呀,你來這么早打掃衛生,真辛苦了!”
“沒事,沒事,累不著,干這點活兒全當鍛煉身體了!”王從禮微笑著說。
遇到義務勞動、服務大集、小區居民遇到急事和難事,王從禮也總是沖在最前面。在“清死角、促整潔”勞動競賽中,他攀上梯子,為居民清除雨棚上的垃圾,居民讓他小心點,他一邊小心翼翼地清掃,一邊笑著說:“沒事,沒事。大家以后可別亂扔垃圾了,一定要保護好咱們的環境衛生。”
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在王從禮的帶動下,也增添了工作動力和積極性。小區居民除了對王從禮多了一份敬佩、尊重之情外,對管委會的工作也大力支持,雙中區的各項工作成績斐然,受到上級領導和居民的廣泛稱贊。
面對群眾的稱贊,王從禮顯得十分淡然。他風趣地對大家說:“等到我們小區沒有矛盾可化解了,我這個書記才真正成了‘沒事書記’,那才是我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