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涵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教學改革的必要過程,當我們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邁進時,學生、家長、教師都需要對教育信息化的關鍵環節進行反思,使其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藍圖中的基礎,為成就學生、家庭、學校三方聯動的教育信息化道路奠定堅實的根基。教育信息化是國家教育發展的主旨綱要,也是課程改革的成功之路,這條路需要每位教師的思考與探索,需要教師與家長的配合,需要教師與教師的教研交流。只有多方配合,才能讓教育信息化的道路更加順暢,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發展 學生主體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進程,在這個進程中,我們的學生會對教育教學的逐步改革和深入探索體會得更加深切。每個教育者也就是我們教師,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傳播者和體驗者,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分量和角色就顯得更加重要。一方面,教師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體驗者,要適時地調整課程設置,認真鉆研信息化的硬件設備與所授課程的軟件的結合,體驗的同時要把課程的教學設計最優化,使信息化的設備為教育教學服務;另一方面,教師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傳播者,要將課程改革深入人心,使優秀課程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成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式學習的橋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主要問題,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課程改革的同時,也要積極地思考教育信息化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使之成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里程碑。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目標,但是,目前我們的教育體制和機制又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改革必然會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對于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探索和實踐成為教師科研的新方向,對教育信息化的現實思考與未來期待,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教育信息化是應逐步探索,不能奢望一蹴而就
國家對教育有長遠的規劃和要求,而每個學校、每個教師、每個學生的特點和情況都完全不同,他們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相應的硬件設備的配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現階段,有的學校每個班級都配備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對于這樣的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腳步是快的,教師和學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好地探索教育信息化的課程設計與學生的自主式學習。對于那些艱苦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國家也在逐步加大相關的政策和財政投入,使教育公平能夠惠及全體學生。但是,教育信息化是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現在有的學校只有實驗室,或者只有多媒體教室才有交互式電子白板,這樣的硬件基礎對課程的設置和教育教學的模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甚至會影響教學效果。
所以,每個學校和教師都應該根據學校、班級和自身的特點與學生共同學習,逐步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研究利用現階段的教育設備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的方法。只有逐步地研究、逐步地探索,才能不斷地進步。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有快有慢,有緩有急,但這都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過程。“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不斷地努力,相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一定會為教學發展和課程設計服務。
二、教育信息化應以發展為主線,改變課堂的單一教育教學環境
教育教學環境與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是不可分割的,教育信息化逐步推進“三通兩平臺”的建設,使教育教學環境有了明顯的信息化趨勢的變革。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上,可以說只要學生想學習,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使無處不在的學習成為可能。教育教學環境的改善是教育信息化的重點課題之一,教學的模式、學生的學習環境的改變,為信息化的前行鋪就了硬件設備的保障,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元化,更加開放化。
課堂的教育教學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逐步變化的課堂是以發展為主線的。實施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育教學模式的革新成為教師教育研究的主要課題,也是國家在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下所面臨的緊迫任務。在教育教學環境改變后,不僅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學校也是學生學習的場所,甚至回家后,還可以與同學、教師共同學習。這樣的改變對學生來說是建立了全方位的“學習圈”,讓學生逐步體會學習的樂趣,感受在課堂、學校、圖書館和家里學習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交互式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模式,變單一課堂為多維互動,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自主學習,使教育信息化與信息化教學充分融合。
三、教育信息化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育信息化的最終目的是一切為了學生,從學生角度出發,讓課堂的主體回歸到學生本身,讓課堂成為學生想學習、愛學習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和環境。不論教育教學體制如何變遷,與教育相關的政策如何傾斜,課堂都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讓學生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體,變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變單一的教育教學環境為多元的學習探究模式。教育信息化是理念的改變,有政策的支持,更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思考的方向。今后,在教育教學方面,應該給學生什么樣的環境?在主動探究方面,應該給學生什么樣的問題?在互聯網日益鋪開的今天,學生主要的學習手段已經信息化了,他們應該如何學習?怎樣才能夠更好地學習?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不斷地思考和鉆研。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讓教育信息化的腳步走進課堂,更多地啟發學生去改變,使學生從自我的角度去熱愛學習、愿意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育信息化讓學生的生活發生了改變,讓課堂的環境發生了改變,讓教師的教學發生了改變,唯一不變的就是教與學的關系。在通往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可能改變的還有很多,讓教師、學生都耳目一新,這樣的變化是教師教學的變化,也是學生學習的變化。教育信息化和課堂信息化會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也會讓我們的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課上單一為課上課下無時無刻。相信這樣的教育教學是我們所期待的,也需要我們每個教師不斷地努力前行,踏著教育信息化的道路,為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而不懈努力,讓人才素質的逐步提高助推“中國夢”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