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芳
初中英語新課改后,教師開始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情境教學融入英語課堂中。近些年,教育界開始關注情境創設的適切性問題,教師逐漸將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與計劃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使其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一、情境創設用于初中英語教學的意義
情境創設是情境教學的重要環節,能夠有效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空間變得更寬闊、教學內容變得更有深度。除此之外,情境創設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師通過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逐漸培養師生情誼,縮短與學生的心理差距,大大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使初中英語課堂效率最大化。
二、初中英語情境創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形式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僅僅是為了迎合國家的新課程改革而設置情境教學。這種為了應付差事而設置情境的英語教學是沒有意義的,很難達到情境創設應有的效果。
(2)過分依賴多媒體。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給現代化的教學帶來了便利。對媒體教學設備引進到課堂中,能夠幫助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凡事都要適度而行,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設備,色彩斑斕的課件容易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嚴重干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和掌握,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3)忽視學生的特點。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但是當前許多教師在英語情境創設課堂中,嚴重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特點,沒有結合生活實際,無法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去,大大降低了情境創設的教學效果。
(4)情境無內涵。有些教師為了圖一時的熱鬧,在教學情境中穿插過多的圖片和游戲,學生在笑鬧過后得不到真正的收獲,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模糊,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
三、情境創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1)轉變教師的情境觀念。由于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過于深刻,使得部分教師一時之間難以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當前,我國提倡的是素質教育,在新課改中也有所體現。為了迎合時代對教育的發展要求,初中英語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明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通過情境創設活躍課堂氛圍,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適切性的教學情境,以提升學生在英語課堂的主動參與性,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增加師生間的合作互動環節,使教師和學生心理差距逐漸縮小,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各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如在學習水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印有水果的卡片作為教學道具,并詢問學生:
T:What fruit is this?
S:This is a banana.
T:What fruit is that?
S:That is a pineapple.
此時,教師還可以同時舉起手中的兩三張水果卡片,然后問學生:
T:What is your favorite fruit?Banana or pineapple?
S:I like bananas.
教師通過這種簡單的師生互動,能夠建立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所舉的事例都是從生活而來,能夠將學生引入到設置的情境中,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提升英語課堂的整體效果。
(2)貼近學生的生活。初中英語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教學瓶頸,不知道該如何將一些教學重難點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讓他們理解、掌握。特別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英語概念問題,如若不幫學生理清思路,將很難開展后續的教學工作。
在初中英語學習中,學生常常會接觸到一些具有多重意思的詞匯,如何幫助學生區分辨別這些詞匯的準確意思,是教師思考的重點。就以最常見的have為例。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盡快掌握have的用法,可以將have帶入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通過語境判斷have的準確含義。
①當have表示“有”的含義時,具體的語境可能是:I feel very lonely, I want to have a doll.
②當have表示“吃”的含義時,具體的語境可能是:I have dinner with my parents at home.
通過不同的情景比對,學生可以馬上看出詞義間的差別。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使學生腦海中概念變得更清晰、更系統,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收獲了知識和快樂。
綜上所述,情境創設能夠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以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基礎知識的目的。
(作者系青海師范大學2012級教育碩士,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初中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