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媒體震蕩和尋求創新的時代。新媒體應運而生,互聯網、移動終端、移動電視,以及他們衍生出來的明星產品,如微博、微信等等紛沓而來。“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已逐漸成為傳媒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這樣巨大變局中,傳統媒體何去何從,我們是否會迷失在這萬花筒般的世界,找不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了?
的確,近年來新媒體快速發展,可謂風生水起。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超過8億。個人電腦用戶加速向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智能移動終端+APP”的移動新媒體模式遷移。于是,幾大門戶網站紛紛發力,布局移動互聯,呈現出一片盎然的發展態勢。不過,世界的美妙就在于豐富多彩,令人關注的是,傳統媒體也在堅守價值創新的戰略,并與新媒體在報道上已形成了相互呼應的態勢。
不說行業媒體,我們先說社會媒體,因為在社會媒體中,新媒體發展速度更快。自2011年以來,我們不難看出網絡媒體之所以能夠發酵,變成焦點,不僅在于大量網民關注、轉發,關鍵在于傳統媒體介入,通過更加專業化的報道去形成社會新焦點。這些社會熱點新聞,都得益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的相互合作。傳統媒體之所以贏得讀者關注和信任,在于他們的深度調查和獨家分析,而新媒體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關注、轉發和點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傳統媒體原創的一手信息,圖片以及感受。
從行業媒體來說,新媒體同樣在不斷崛起,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傳統媒體更是憑借自己的專業優勢和深入分析,得到了讀者關注和認可。例如,本刊2013年封面專題《大數據共舞》、《雙喬之爭》,就是獨家采訪的典型之作。《大數據共舞》通過采訪行業領導、企業、專家,對行業大數據應用現狀進行—了全面掃描,對行業大數據應用未來作了科學預測。《雙喬之爭》則獨家采訪了喬丹體育的律師,完整展現了喬丹體育與飛人喬丹之間的法律訴訟,深刻揭示了中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正面交鋒,其背景就在于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產權地域性的沖突。這些富有思想的原創報道,為行業提供了關于發展模式的新思考,并通過新媒體加快了傳播速度,共同構成了媒體價值所在。
蘇娟,奇虎360戰略投資人,7年經驗的平媒人,創辦了微信第一女刊“她生活”,粉絲已超30萬。多年媒體經驗讓蘇娟認為“內容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如何在信息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提供有辨識度和傳播生命力的內容,是傳統媒體人應該考慮的問題。媒體做的最淺的是資訊,其次是知識,而能持久地帶來價值的,還是在傳播過程中所積累的人,這包括人脈資源以及人們在媒體中的互動”。是的,即使在飛速發展變化的當下,內容依然是媒體的生命線。
內容為王,這是新時代傳媒的第一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