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冀

眾多品牌愛上微電影,只因其可以體現品牌的主導能力和原創精神。
貴婦走進心理診所,醫生卻被她的普拉達大衣迷住;獵豹在冰天雪地里穿越世界各大奇跡建筑,最終歸隱在卡地亞的紅盒之中……
普拉達的微電影《一次心理治療》被評論為足可“媲美奧斯卡”的作品。
除此以外,路易威登以時裝秀后臺為主線的微電影《LVMJ:Olivier Zahm Diary》、中國超模出演的迪奧時裝微電影《秘密花園》、Lanvin紅透網絡的小短片《一起來跳舞吧》紛紛登場,奢侈品牌愛上了微電影。
一個個制作精良、創意獨特的短片,在震撼觀眾的同時,也巧妙地傳遞出品牌精神。
脫離了院線局限和票房壓力,脫離了電視廣告時段的不自由,微電影已被各方看好,似乎已經逐漸成為品牌策略的標配。
正因如此,有一種觀點認為,所謂微電影,不過是廣告行業創立的一種概念——看起來像故事片,卻總是有意無意傳達某個產品或者品牌的信息,也可以理解為電影植入廣告的微縮版。
事實上,微電影相對傳統電影和電視的根本區別在于它的三“微”特征——“微(超短)時”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和“微(超小)規模”投資,使得過去曲高和寡的藝術殿堂回歸到了真正具有互動和體驗特點的、人人皆可參與的“草根秀”時代。
商業VS藝術
微電影最初因受眾信息接收習慣的改變而產生,又被企業和電視臺推動著一路走紅,微電影走到現在似乎是眾望所歸。
電影和廣告通常是為人所詬病的組合,好萊塢導演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接受將兩者以隱晦的方式結合,而微電影則恰恰需要既需要把故事講好,又需要把產品植入進去,似乎品牌內容的構建比拍電影本身更加困難。
如此看來,微電影如何在商業和藝術之間獲得一種平衡?著名導演王小帥認為,應該讓商家知道微電影更注重創作、更注重創意。
“微電影的可塑性非常強,一定要把微電影當成正式的作品來拍,尊重短片創作的規律,放開創作者的想象力。通過微電影重新回到自由狀態,用原始的、學生時代的訓練方式去構思和傳達自己想要的東西。把這些做好后,商家從背后巧妙跟進,也—定會從中獲利。”
知名文化學者韓浩月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微電影已走到藝術與商業的分岔路口。靠植入廣告和視頻網站定制的商業微電影,質量平庸,草草行事,看過即忘,沒有前途可言。但也有些微電影,在內容上沒有任何商業元素,不僅屬于典型的藝術電影,而且有實驗性質,它們釋放了導演在長片中所不能盡情吶喊出來的聲音。微電影要沿著藝術的路線走下去,商業化的市場運作當然也需要,但藝術成分要保證充足,唯有如此,微電影的生命才會被延續下去,才會在未來反哺長片。”
形式VS內容
話說:長文章,好作;短文章,難攢。
微電影需要心靈的真正感受,對社會生活、對生命狀態、對你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有一定的感受,才能操作出一部好的作品。
長期堅持拍攝劇情短片的程亮說:“微電影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導能力和原創精神,它象征了一種更為自由的創作空間和理念,鏡頭、情節、結構、音效等敘事元素都呈現出與傳統電影不同的風格。”
此外,微電影因為時間限制無法講述過于復雜的故事,也不能有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它需要更加濃縮,也更見功力,選取一個好的角度或者設計一個意外的結局非常重要。在“移動”狀態、“超短時間”限度和“休閑”特征的消費模式下,一個怎樣的“微電影”會引起受眾的關注呢?大體具備以下特點——
“有意思的故事推送內容”“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在當今娛樂時代,人們主動追求快樂和愉悅、把握“幸福指數”主動權的感性訴求比以往強烈得多。這就要求有迎合消費者這種需求的有極端創意的劇本和主創人員隊伍的建設。“劇本”和“編輯”是重要核心。
“有起承轉合的內容橋段”在極端時空下,“玄疑”、“包袱”和“抖包袱”的底料設計比畫面、色彩和大牌藝人更重要。故事賣點、情節展開、矛盾沖突的處理手法、大結局的設計,這些起承轉合的內容橋段的創意性設計和處理需要有別于傳統的方法。“電影快餐”時代的到來,要求微電影提供者在快餐的“套餐”設計上要有不同傳統方式下的創意組合。
“有互動參與的欲罷不能”“形式”比“營養”更重要!如何引起受眾興趣并使之有“參與”或“把控”的感覺,并能“欲罷不能”地持續參與,是微電影營銷能否具有“商業價值”的關鍵。“怎樣參與”比“參與什么”重要的多。就互動性而言,觀眾的轉發推送,續集或系列劇的是否增拍,甚至演員的選擇,獎項的評選,都是互動參與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電影、微信、微博構成了這個時代的微文化現象,通過優化人與人的溝通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新媒體平臺使電影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當繁忙的生活無法讓我們安靜地坐在影院中觀看大片時,不妨用微電影調劑一下。
鏈接:
PRADA《A Therapy》
說到“范”,在好萊塢又怎么能不想到海倫娜·伯翰·卡特(HelenaBonham Carter)?出身貴族家庭,丈夫是名導蒂姆·波頓(TimBurton),一向走朋克風和“怪尸范”路線的她,以憂郁貴婦形象出演,PRADA果然對女魔頭情有獨鐘!短片中,紅唇和古典墨鏡確是魔頭文藝范不二之鏡。
Salvatore Ferragamo《Walking Stonries》
SaIvatore Ferragamo在11月首映的品牌首部微電影《Walking Stonries》一共八集,如名稱一樣,講述了一個在不同城市間不斷行走、不斷尋找、不斷確認的情節跌宕反轉的愛情喜劇。其中第三集,男女主角的故事在上海展開,足以表達品牌的一種“討好”態度,希望中國人多關注,多打開中國市場。
Dior《秘密花園》
《秘密花園》是迪奧Christian Dior為其品牌60周年慶推出的全新微電影。以凡爾賽宮為場景。對于Dior來說,凡爾賽宮不只象征了法國皇室的輝煌時光,也記錄的該品牌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影片充滿了驚艷的意味,偌大的凡爾賽宮就是三位Dior Lady比美的最佳場所。
Alexander Mcoueen限量版圍巾系列短片
Alexander Mcoueen與Damlen Hirst為紀念AlexanderMcOueen骷髏頭圍巾面世10周年,合作了最新限量版圍巾系列短片。靈感來自于Hirst的《昆蟲系列》,將昆蟲與McQueen經典的骷髏頭進行Mix&Match的圍巾充滿創意。最新系列的絲巾在模特身上,化身成為飄逸的時裝,在吹動下淋漓盡致的展現出絲巾的圖案,并將之升華成一種靜態和動態之間微妙的律動感,隱隱綽綽間模特舒展的身形和飄散的絲巾竟會有那么一瞬間讓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