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一仙
【摘 要】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聽講習慣直接決定學習的效果,但我們也不能對小學生有著過高或過嚴的要求,一般教學人員都會為小學生的課堂聽講習慣不佳而感到不是滋味。如果做些比較科學的思考,是完全可以去形成小學生的傾聽習慣的。本文作者的相關思考還是極有借鑒意義的。
【關鍵詞】傾聽習慣;課堂效益;策略思考
數學教學要求學生人人多能得到發展,人人都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學生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小學生則更應當去逐步趨于學習習慣良好,現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關于小學生傾聽習慣形成方面不夠成熟的思考和比較膚淺的做法,期求得到方家之教正。
一、形成小學生傾聽習慣教師首先必須樹好樣子
這可能被人認為是個題外話,可筆者卻這么以為,因為從自身和他人的課堂發現:我們教師首先不去樹好傾聽學生的樣子,那么學生也完全會反其道而行之的。事實上我們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傾聽學生的樣子是喜憂參半,可喜的是注意傾聽充滿智慧的發揮和語言,可憂的是對那些毫無價值的語言可以說是置之不理,好一點的是聽到一點甚至一半就來個攔腰切斷。應當說后者不是我們教師比較理想的行為,更不是我們所追求的行為。我們數學課堂所必需追求的行為應當是不管可聽與否,我們都應當要嚴肅認真的聽,而且要聽進去。嚴格意義講,不管是智力超群還是智慧平平者,他們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同樣應當受到尊重,對于一些智力低下的孩童,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語無倫次、吞吞吐吐就要么不讓他們發言,要么不讓他們把話去說完。有這樣一個教學故事:老師要懂的同學和不懂的同學分別在前后不同時間里舉手,其中卻有一同學始終都沒舉手。了解其原因,該生慢條斯理的說:叫懂的同學舉手時,我不懂;叫不懂的同學舉手時我懂了。老師不語了,這樣的不語難道對我們就沒有啟迪意義?應當說肯定是有的。如果該教師再補充這樣一句:有同學在別人懂時你沒懂,可后來又懂了的?恐怕該同學就會立馬舉手的。因此,教師課堂的語言是重要的,傾聽一切學生的行為良好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形成小學生傾聽習慣課堂首先必須利于學生
在我們平時數學課堂里,其預設的數學教學目標多半比較狹窄,尤其未曾比較理想地涉獵到三維目標的統一;其教學的內容也比較過于的單調,好多的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未曾能夠比較考慮到我們學生的終身受用的問題。因此,數學教學的課堂就變成了一些學生所不大愿意參與的課堂,小學生不愿參與的課堂,又何談傾聽行為和傾聽良好習慣的培養?所以,在我們諸多的數學課堂里,小學生課堂中開小差的比比皆是。老師要么就是甩教鞭,要么就是對開小差學生來個突然襲擊,要么就是來個集體性的組織教學。殊不知這都不利于孩童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反而有損孩子們的形象。對此,我們必須構建利于小學生形成良好傾聽習慣的課堂,構建利于小學生智力發揮和潛能挖掘的課堂。請看一位老師的這段教學情節:內容是讓學生學習“<”號和“>”號,這位教師并沒有直接去進入新授,而是自己編了一則故事,這故事運用童話的形式告訴小學生數學王國內0——9十個小兄弟之間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混亂局面,然后告訴小學生是“<”和“>”以及“=”這樣三位大臣具體解決了他們之間的吵鬧局面。一個個學生對此頗感興趣,除去老師講故事時的傾聽外,還因此而進入自主探究三位“大臣”解決混亂局面的積極思維狀態。更值得稱道的是:當小學生具體陳述解決方法的時候,無論多么頑皮的學生都在比較理想地克制自己,因為他們急于需要了解的是解決混亂局面的具體途徑。
三、形成小學生傾聽習慣互動首先必須惠及全體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是十分愛動的,這是小學生的天性。依據小學生的行為規律,我們則必須思考怎樣借助這樣的特征去培養學生培養傾聽的習慣和能力。平時的課堂教學,我們一般都喜歡讓小學生去操作和實踐,小學生所操縱和實踐的內容一般都與小學生的生活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他們往往能夠從過多的操作實踐中獲取更多的真知灼見。但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小學生畢竟還是十分年幼無知的,不等于所操作和實踐的內容就能完全讓他們所能夠真正意義上去領悟。還十分需要他們自己去思考、辨別、辯論,思考是個性的行為,辯論則是集體的行為,辯論則是辨別的基礎,辨別則是辯論的升華,小學生學習數學也完全有著智慧的升騰。筆者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讓學生去進行先操作后互動,并使得互動能夠惠及所有學生,則獲取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先是量出不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再分別求出內角和;又讓學生將一個正方形沿一對角線進行對折,推出其內角和的度數;最后讓學生將其中的一個三角形進行折疊,進而驗證三角形內角和。這樣的過程主要是促使我們所有的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數學課堂里做到了人人都有事去做,但不可能完全去促使我們的小學生就能完全都產生比較正確的感悟。于是就讓學生去進行課堂辯論,小學生在辯論時令筆者所欣慰的是,孩子們的一雙雙耳朵都張得非常之大,可想這些孩子他們已經在操作中產生諸多的疑惑,他們都想在同伴的交流中去獲取。
總而言之,為學生樹樣子,讓學生去探求,課堂上的有效互動都能比較理想地揪住小學生的心理,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真正地進入注意、興趣、期待、追求的積極狀態,也只有讓小學生學習數學時真正進入這樣的狀態,小學數學課堂才能夠因學生的傾聽而產生積極的課堂學習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潘小明.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案例與反思[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韋鈺.學會生存[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花港迎春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