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
【摘 要】數學活動經驗對于數學活動的順利探究、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數學觀念的形成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讓我們賦予數學活動經驗更多“生長的力量”,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經歷、內化、概括、遷移,不斷地獲得和積累經驗,分析和理解經驗、反思和提升經驗,從而獲得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做數學;豐富融合;發展應用
《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目標由“雙基”向“四基”的轉變,引發了我的關注與思考?;緮祵W活動經驗是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的一種體驗,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這種體驗越發豐富,成為學生思維的載體。學生在課堂上或多或少地擁有一些日常生活經驗、數學知識的學習經驗、動手操作的經驗等等,這些經驗往往是不系統的,模糊的,或許還有錯誤隱藏其中。數學課堂是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主要平臺。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呢?
一、用數學的目光透視生活,豐富感性與理性經驗
學生豐富的現實生活是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的主要來源,加強學生透視生活現象,抽取數學知識,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教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將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讓學生親身經歷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活動經驗的過程,使學生充分積累“數學化”的活動經驗。
如教《圓的認識》一課,上完新授內容,教師提問: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說明汽車的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嗎?多媒體演示:小猴分別坐在車輪是方形和橢圓形的車上行走,很顛簸。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猴子為什么會感覺顛簸?有學生回答:因為車輪是方的、有棱有角。繼續演示:猴子坐在車輪是圓形的車上行走,卻十分平穩。“這又是為什么?”教師的提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因為在同一個圓里,所有半徑都相等。車輪做成圓形的,在滾動時,車軸到地面的距離可以始終保持不變,這樣車子在前進時,就會保持平衡,所以車輪要做成圓的。
數學教學要基于學生的生活現實,把這些生活經驗進行“數學化”處理,促進學生進行數學思考,以生成新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發掘“做數學”的價值,融合操作與思維經驗
數學教學重要的是過程的教學,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去“經歷過程”,在“做”數學中體驗、感悟、獲取知識,從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1.“玩”中積累
“玩”數學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學習主體處于愉悅、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主動自覺地去“做”。教師應盡量把適當的內容設計成學生的游戲學習活動,把數學知識教活,使課堂變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活動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也便于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游戲氛圍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動”中積累
學生在動手操作體驗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感悟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先讓學生測量一個任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并算出內角和,再要求學生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較小的三角形,測量計算其中一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通過對比,學生發現“大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相等的且都是180度”。這時,教師提問:“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學生帶著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分別把課前剪好的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紙片做實驗,把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結果拼成一個平角,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動手過程中,得出結論: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這樣,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動手,積累了動手操作的經驗。
3.“悟”中積累
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征,是一種充滿情感、富于思考的經歷體驗和探索活動。在這樣的數學課堂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用心去體驗數學、感悟數學,內化為數學活動經驗。
如教《求小數的近似數》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道練習——“我與姚明比身高”:教師身高1.72米,姚明身高2.26米,請將這兩個小數分別保留整數、一位小數。當學生將這兩個小數保留整數時,發現教師的身高和姚明一樣,都約等于2米!當學生將這兩個小數保留一位小數時,卻發現教師身高約是1.7米,姚明身高約是2.3米,差距很大!學生心生疑惑,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并感悟到:一個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程度就越高。從中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共識、共享與共進。
三、開展多樣的實踐活動,發展綜合與應用經驗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知識的課后延伸,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應用觀,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積累和發展綜合應用經驗。
1.運用課后拓展題幫助積累
如:六年級的總復習中可以設計相關的綜合應用的問題,如利潤、成本、效益、儲蓄、保險、分期付款、稅收,還有最少材料、最優組合、最佳路線等等,教師可以啟發、誘導學生去研究、發現問題的實質,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2.運用數學日記幫助積累
數學日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回憶課堂教學的過程,幫助學生理清了解題思路,幫助學生分析了出錯原因,幫助學生運用數學解決了生活的實際問題,更主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讓我們賦予數學活動經驗更多“生長的力量”,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經歷、內化、概括、遷移,不斷地獲得和積累經驗,分析和理解經驗、反思和提升經驗,從而獲得長遠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