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玲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的必然,它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由此可見,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重視數學實踐活動的教學,把數學實踐活動擺在突出的位置,讓學生改變傳統機械的死記硬背的陳舊的學習方法,充分創造機會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這樣數學教學才不會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空洞的東西,學生也才能既學到數學知識又形成技能。
一、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要貼近生活。
數學實踐活動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其獨特的實踐性,努力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所必須的知識基礎與實踐空間。在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我們應當選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或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為活動的主題,讓學生明確數學應用之廣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
如六年級上冊教學完“圓的知識”后教材增設了《起跑線》這個實踐活動課。跑道對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然而跑道里還隱藏著學生所不知的很多學問——如何確定起跑線。于是在教學本活動時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動手操作等方式自己探索出“確定起跑線”的方法。學生通過活動認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數學實踐活動的形式要多樣化。
在數學實踐活動課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活動,學生之間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直接經驗形成技能為主的課程。因此,活動的形式與方法應該多樣化。活動的地點可在室內,也可在室外,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活動,也可組織學生到實地測量、觀察收集信息。活動的形式不可單一,可以是個人活動、小組活動、甚至全班活動,還可三者并兼。
如教學一年級《你說我擺》時,我通過個人“摸一摸”,初步感知幾何體;通過“分一分”、“堆一堆”、“滾一滾”,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各類物體的本領,這樣加深學生對形體特征的認識,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的判斷力。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搭一搭”的活動,利用準備好的各種形體發揮想象搭出自己最喜愛的圖形,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能力。
又如教學《走進鄉村》時,是不可能真正帶領學生到鄉村實地去考察的。于是我就利用多媒體創設一個“走進鄉村”的生活情境,圖畫中綠化茵茵、鮮花盛開的小村莊,一條小河靜靜地從那流過,孩子們開心地玩著,處處流淌著大自然的美,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沿路發現一個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一起給予解決。
三、數學實踐活動要體現自主參與。
自主參與、張揚個性是教育觀念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之一。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是數學實踐活動的載體和背景,它著眼于促進學生個體自主和諧發展。可以說,衡量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活動,能否獨立或與同伴一起完成活動目標。因此,我們在設計實踐活動內容時,要精心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把學生的求知欲望從心靈深處激發出來,并形成渴望學習的內部驅動力,真正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如學習完認識平面圖形之后,進行實踐活動,我先征求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與愛好,再決定開展什么樣的實踐活動。有的同學用自己剪的圖形拼出各式各樣優美的圖案,有的同學不但用七巧板拼仿照古人拼出古代的圖案還有所創新地拼出了“變形金剛”、“忍者神龜”、玩具等圖案,每個學生都樂此不疲地參與拼圖之中。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收獲,并評出優勝者。這樣大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自然而然地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并從活動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體驗成功,張揚個性。
四、實踐活動的評價要層次化。
數學實踐活動課中的評價不可一刀切,應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分層次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要看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全過程,看學生在活動中發現了多少有價值的問題,看能自己解決多少問題,看解決問題方法的新穎性,評價更要注重過程的評價。我們不能吝嗇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間,在每一個活動結束之時都要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要以鼓勵、引導為主,可以先自評,說說自己在本次活動中有什么收獲,要改進什么。接著,再讓同學互評,給同學提出意見。最后,教師給予比較客觀總評,說說學生在本次活動中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把評價滲透到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每次活動后的評價都要讓學生體驗到了想象及創造的快樂,讓學生充分感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人人要學數學,事事需要數學,讓學生自發地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數學,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實踐活動課作為小學數學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還能促使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它不僅積累了學生的知識,還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研究這個新領域,從學習內容上提供實踐活動的條件;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實踐活動提供保證,讓學生有思考、表達的機會,有表達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華的場所。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