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花
【摘 要】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科技日益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普及,計算機在教育領域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與時俱進,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知識整合到一起,以使學生能得到更加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
【關鍵詞】 信息技術;小學英語教學;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教學以其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界面友好性、反饋及時性的特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英語整合方面更有如下優點。
一、設計情景導入新課對話,激發學習興趣。
通常是在教授新課前,利用一個話題或者創設學生自由對話情景導入新課對話。教師非常親切地與班上某個學生進行自由對話,如 “ Hello,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whether like today?” 等。然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屏幕出現Happy Birthday to you! 和一只蛋糕并配有生日快樂歌(在情景中呈現)。教師說:“Suppose today is your birthday, What would you like?”引導學生用“Id like…”句型表達自己的愿望。引導學生用 “Id like…” (在情景中導入新課)句型表達自己的愿望。學生每說出一樣食物,教師點擊鼠標,屏幕上就會出現相應的食物圖片,并對圖片進行歸類。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有利于突破句型難點。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體驗情景,并讓學生在這種情景中進行探討、發現,在特定的情景中去理解事物本身。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教牛津英語《Do you like…?》這節課中,我選取了一些顏色鮮艷、生動、有趣的水果擬人卡通片段,配上音:A: Hello,boys and girls. B: Hello, apple. A: Do you like apple? B: I like it very much. 等簡短對話,讓學生感知了新學的內容。這種人機對話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學的欲望,從而有效的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交際能力。再如教學“What's this?”這一句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為動,把每個單詞的食物設計成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就像動物一樣蹦跳起來,讓學生邊看邊仔細聽.“This is an apple.”一個蘋果小朋友跳著出現在屏幕上,“This is a chair.”——屏幕上的小椅子跑著,學生看清、聽清了,讓學生模仿著來說,操練幾次,學生熟悉了,就把聲音銷了,讓學生看屏幕上的動作來學習配音。可以說,由于大量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使小學英語教學更具時代特色,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也使“從做中學”“寓教于樂”,“因材施教”等現代教學觀念真正落到了實處。
三、運用多媒體仿真語境,展現口語交際的平臺。
為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就要給學生提供能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的自然情景和教學情景。傳統的教學無法營造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但多媒體能提供聲音、畫面、人物、情景、光、電,使學生置身于語言環境之中,產生一種需要運用英語的激情,學生由被動地接受信息轉化為積極參與語言交流,從而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了展示平臺。例如:教“Do Shopping!”時,首先認識了許多水果,然后多媒體顯示水果商店,進行購物的教學。在此基礎上,顯示多個專營商店,出售特色商品,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商店,教師用鼠標點擊,多媒體顯示該商店情景,營造商業氛圍,學生、教師充當買賣雙方,進行口語交際。學生急欲表現,興致極高,效果極佳。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還從多媒體網絡中尋找購物的情景對話,真正做到運用媒體尋找信息,利用信息資源自主探究。
四、利用信息技術,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發散思維的培養需要特定的教學環境的支持,而多媒體技術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正好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營造了最理想的環境。如在教授三年級上冊《My Home》時,為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Decorate the room by your own opinion, then say something and write something about it”。多媒體的資源庫為學生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物品,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用其中的物品自行裝飾房間,再根據自己所布置的房間編成一篇短文。由于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學生獲得了強大的支持,在教師有意識的幫助和指導下,他們儼然一個個創新的設計師,他們邊思考,邊設計,設計完之后再借助于網上詞庫的幫助,用英語對他的“作品”進行一番描述 ,形成文字。與此同時,教師利用網絡監測系統,對學生進行及時監測指導,最后通過請學生朗讀各自的短文,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評點,又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環境。通過這樣的練習,既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又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自我創新的能力。
總之,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接觸英語的機會,增加了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促進了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2001,5
[2]陳更海.《論遠程開放教育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3]張紅玲.現代外語教學的發展趨勢和機輔外語教學.外語電化教育,2000,(9):32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華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