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淵,陸瑩芳
(慶陽市中醫醫院,甘肅 慶陽 745000)
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是孕婦中常見的疾病,指的是妊娠前無血小板減少的病史,妊娠期首次發現血小板(PLT)計數低于正常值(PLT<100×109/L)。抗血小板抗體陰性,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文獻報道,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癥的總發生率約為7.6%[1]。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可由各種生理和病理情況引起,其臨床特點主要以凝血功能障礙和出血為主。如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孕婦產時或產后出血及新生兒顱內出血等危險,重度血小板減少癥可導致孕婦產后大量出血及胎死宮內。故近年來筆者將中西醫結合治療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與單純西藥治療進行比較,以驗證中西醫結合對治療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治療效果。
隨機將本院門診及住院病例70例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38例,對照組32例。治療組孕婦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8.6歲,孕周30~38周,平均孕周32周;對照組孕婦年齡18~36歲,平均年齡27.6歲,孕周32~39周,平均孕周33周。兩組在年齡、病程、病情方面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s)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s)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年齡(歲)28.6±3.6 27.6±4.7孕周(周)32±1.3 33±2.1 P>0.05
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的診斷采用排除法,排除其他有明確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后,選擇的患者符合以下標準[2]:(1)孕期連續兩次PLT<100×109/L;(2)無血小板減少的既往史(除以前妊娠中可能出現過);(3)出現于妊娠晚期;(4)與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無關;(5)分娩后自愈。
對照組: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地塞米松10mg,每日一次,靜脈滴注,一周后減為5mg維持。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煎服,以當歸補血湯加減,藥用黨參20 g,當歸15 g,黃芪 30 g,益母草 15 g,紫草 10 g,焦三仙各 10 g,白芍 12 g,山芋12 g,枸杞子12 g,腳汗草15 g,炙甘草10 g,大棗6枚等。若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則加熟地、山藥;若有出血癥狀則加阿膠、仙鶴草。所有藥物加水500ml,泡30分鐘后煮沸,文火煎,取汁200ml,再加水300ml,文火煎30分鐘,取汁 200ml,兩次相兌,每日1劑,分兩次,飯后30分鐘服,10天為一療程,觀察療效。兩組均以10天為一療程,用藥1個療程后行血常規檢查,判定療效。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已停止其他相關治療。
參照第二屆全國血液學術會議擬定的ITP(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療效標準(草案)[3]。顯效: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良效:血常規提示血小板技術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進步:血常規提示血小板計數有所上升;無效:血常規提示血小板計數無改善或惡化。
治療組顯效13例,良效15例,進步8例,無效2例,總有效(顯效+良效+進步)率94.7%;對照組顯效7例,良效11例,進步 6 例,無效 8 例,總有效率 75.0%。兩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種治療效果比較[n(%),人]
血小板減少癥是妊娠期常見的合并癥,病因繁多,多數發病原因不十分明確,有學者認為是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釋,胎盤的收集及利用增多,而不是血小板破壞增加所致[4]。也有學者認為,正常妊娠者體內即有慢性血管內凝血過程發生,是導致血小板減少的可能原因[5]。妊娠期間,血小板減少會使患者的血液成分發生一些變化,如血漿容量及紅細胞、白細胞數量都有所變化,尤其是紅細胞相應增加,這也是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的病因。所以,很多患者體內的紅細胞以及血小板的數量都會隨著身體的變化而變化。目前,臨床上尚無在孕期應用安全的特效藥,這種疾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孕產婦因血小板水平低導致出血,危及生命,其治療主要為糖皮質激素治療和輸入血小板治療[6]。在病因病機上按虛實劃分,虛證多為氣虛、陰虛、脾腎虧虛證;實證多為血熱、血瘀、肝郁等。治療方法遵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同治等基本原則[7]。本組病例以黃芪、當歸大補脾肺之氣、養血合營;益母草、黨參活血通絡,養血活血,隨證加減,共奏益氣活血化瘀止血之功。
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治療對血小板減少癥雖然有效,但療效較慢,中藥治療亦有效果,但療效欠佳,應力求尋找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達到標本兼顧之效。臨床治療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療效顯著,副作用小,值得臨床應用。
[1]Mao Shihpeng,Chang Chengchang,Chen Shuying,etal.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 complicated with macrosomia,failure to progress in active labor,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J].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7,46(2):177-179.
[2]Beutler E,Lichtman MA.威廉姆斯血液學[M].宋善俊,陳燕,譯.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4]Schwartz Kenneth A,Facp MD.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 an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pregnancy[J].Hematology/On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0,14(5):1101-1109.
[5]宋善俊,王鴻利,李家增.彌漫性血管內凝血[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6]馬明信.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合并妊娠時的治療[J].中國全科醫學,2004,7(8):523.
[7]杜曉軍.辨證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研究述略[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9,23(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