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漁 歐陽波儀
(株洲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1)
“兩型社會”背景下機械專業群教學體系重構的探討
劉海漁 歐陽波儀
(株洲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1)
“兩型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適應“兩型”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高職機械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適應這種需求,高職機械專業群必須重構專業教學體系。本文以機械專業群為例,對接“兩型社會”經濟發展,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優化設計專業定位、課程體系、實施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
兩型社會;機械專業群;汽車制造產業;教學體系重構
長株潭城市“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建設改革實施以來,新型工業化不斷拓展,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軌道交通、冶金等產業集群帶動效應非常明顯,企業核心技術開發力度不斷加快,機械類的高技術技能人才需求不僅在規模上保持高位增長,還對其工作效率非常看重,要求高技能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適應“兩型”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具體為具備良好的“低碳”意識、人文素質、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以及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語言能力等[1]。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機械專業群的教學體系要直接適應這種人才需求現狀,并有意識地通過教學體系重構引導學生主動形成適應能力,以服務于“兩型社會”經濟發展。
教學體系是包括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實施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等5要素的有機整體[2],為了使機械專業群對接“兩型社會”經濟發展,如何實現動態調整專業設置,不斷優化專業教學體系,如何實現5要素的協調配合,下面做如下探討。
自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制造作為“兩型社會”戰略性產業之一,高職院校的機械類專業群,可以利用國家政策開展與汽車制造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圍繞“培養”與“服務”兩大使命優化專業設置,可以進行如表1所示調整已有的3個專業定位,新辦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機械類專業群專業培養目標不僅要關注高技術技能培養,還要重視具備適應“兩型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表1 機械專業群專業定位
以專業定位的汽車制造企業核心崗位能力和前沿技術為主線,體現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將“兩型”社會發展的職業素質要求和國際化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按照圖1所示的流程,根據崗位工作特征,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企業專家與學院教師共同確定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情境,制定課程標準、評價標準,建設課程教學資源,優化課程教學模式,實現課程項目與工作內容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通,掌握知識與形成能力同步,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結合。

圖1 課程體系開發流程
人才培養要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就要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實施體系[3]。
機械專業群根據人才需求和職業能力需求調研報告制定能力培養體系,結合合作企業生產工期,可以實施如圖2所示的學前訂單、學中訂單和畢業季訂單等三種形式,不斷推進“雙主體”育人模式。

圖2 “訂單培養”雙主體育人模式
教學管理系統是教學體系的中心,涉及運行體制與機制、建設理念與定位、過程監督與控制、計劃制定與調整、課程建設與實施、實訓室建設與管理、校外實訓基地建立與運行、教學成效的評估等方面[4]。
教學管理是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堅持人本性、科學性、整體性、規范性、有效性的原則,充分利用網絡和現代教育技術的信息化管理為手段,可以探討持續改進圖3所示的對專業、教師、學生全方位的“計劃-執行-控制-評價”全過程管理體系,并探索“彈性學分制”的改革,以期實現以競爭機制為動力。
同時,重視評價及反饋系統的調整和完善,確保制度、組織、人員、設備、經費、時間和內容等方面的改進有據可依,形成新的學生培養周期,為“兩型社會”造就適用人才。

圖3 教學管理制度結構圖
人力資源和實訓條件是專業建設從外延擴展到內涵建設的重大保障因素,人力資源包括組織機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實訓條件包括硬件和軟件建設[5]。
機械專業群師資隊伍建設要以“上得課堂、下得車間、做得科研”為目標,可以實施“互兼互聘”、“工教結合”、“名師工程”、“青藍工程”等系列措施,以期實現具有國際視野、精專業技術、強專業建設、樂技術服務的教學團隊,適應現代職教發展和“兩型社會”汽車制造技術革命。
在校內實訓基地方面,采用校企合作共同開發,采用“虛擬仿真”與“真實生產環境”相結合,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職業環境下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在硬件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文化內涵建設,將“精益化生產”、“兩型社會”文化融入實訓基地,讓師生在校內實訓基地充分享受角色的職業化體驗,使學生在學校就樹立創新意識、競爭意識、成本意識、質量意識、時效意識。
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制造作為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戰略性產業,對機械專業類高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機械專業群教學體系重構的研究和相應的適應性改革勢在必行。本文探討了機械專業群教學體系重構的若干對策,可以在實踐中摸索,并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1]王運宏.“兩型社會”建設與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以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為例[J].湖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06):79-81.
[2]吳國英.高校人文社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基于營銷理念[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02):67.
[3]詹先明.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內涵及其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0(02):37-42.
[4]張紅靜.普通高校教學管理問題的質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09):37.
[5]祝士明.高職教育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05):2.
Reconstruction of machinery specialized group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wo type society"
Liu Hai-yu, Ouyang-Boyi
(Zhuzhou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Hunan, 412001, China)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wo type society" requires technical talents should not only have a solid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have to adapt to th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two type" society development,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ust adapt to this dem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chinery specialized group must reconstruct the system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majors as an example, butt "two type society" economic development, dynamic adjustment of specialty setting, optimization design specialty orientation, course system, implementation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and security system.
two type society; machinery specialized group;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aching system reconstruction
G712
A
1000-9795(2014)04-0251-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6
劉海漁(1968-),男,湖南株洲人,副教授,從事機電一體化的教學與研究。歐陽波儀(1978-),男,湖南株洲人,講師,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與研究。
2012年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XJK012CZJ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