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爾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40)
機械設計基礎教學設計改革
羅平爾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40)
論文提出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必須以重能力、求創新為基本目標,通過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程設計質量,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思維等措施的實施來達到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
機械設計基礎;教學設計;能力;創新
本課程是機械大類的專業基礎課,雖然不直接面向學生的就業崗位,但要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奠定基礎。因此,保護學習和實踐的興趣、樹立動腦和動手的信心,引導學習專業知識,激發自學和創新的意識、培育團隊協作精神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如何向學生講授更多、更新的本學科知識,需要對課程的教學載體進行精心選擇,教學方法進行反復設計。
根據專業課程目標和項目包含的工作任務要求,確定課程內容和要求,主要說明學生應獲得的知識、應掌握的技能。見下表1。

表1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設計開發應該以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為目標,以機床結構為載體,以專項能力訓練目標為主線,以職業技能標準為參考,以自學能力、社會能力為拓展。本課程按照項目課程開發的基本要求,精心選擇了五個完整且相關的項目:研究機構于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運動性能、計算方法以及一些零部件的選用和維護,解決常用機構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選用問題。項目內容做到了:基礎性和拓展性相結合,練習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知識、技能和職業態度相結合。具體項目劃分見表2。

表2 項目設計表


在每個項目中,均按學生的認知過程分為:零件或者機構的認識、用途了解、性能和原理分析、零件的選用。具體任務中,有動手制作四桿機構、交流查閱的資料、測量計算齒輪參數、繪制齒輪輪廓、減速器裝拆等要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裝拆提升動手能力,通過團隊協作、交流提升職業素養。工作現場所需的團隊意識、敬業精神等職業態度分別被融入到各項目的教學中,并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直接引進課堂,縮短了教學與職場的距離。
此外,課程設計時還注意了以下幾點:
(1)在不同項目的練習中,注意前后知識的銜接,可以考慮布置綜合項目的課后設計制作,使學生必須經常復習前面所學的知識;
(2)課內教學的任務比較重,拓展知識的學習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教師要合理布置預習、自學的要求,并要檢查、督促;
(3)在同一個項目的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的進度進行個性化指導。當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時,要及時幫助選擇較易路徑;當學有余力時,要增加自主探索性學習的難度;
(4)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多提供企業實際使用的機器零件、機構等,聘請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和指導;
(5)條件允許時結合專業認識實習、課外社團、技能競賽、創新實踐等,增加實際動手機會;
(6)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程評價重點評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結果評價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包括工件的加工質量、專題報告以及總結交流)。
通過任務驅動的項目活動,訓練學生專業技能、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學生職業態度。具體如下:
項目一:訓練學生分析機構,繪制機構運動簡圖等技能,傳授學生四桿機構的基本概念、應用,性能特點等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等的職業態度。
項目二:訓練學生設計機構,繪制零件圖等技能,傳授學生凸輪性能、設計方法等知識,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等職業態度。
項目三:訓練學生測量、繪圖、設計等技能,傳授學生帶、齒輪、蝸輪傳動件的性能特點、應用場合等知識,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等職業態度。
項目四:訓練學生反思總結、觸類旁通等技能,傳授學生輪系計算等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借鑒等職業態度。
項目五:訓練學生查閱手冊、選用標準件、裝配等技能,傳授學生軸系零件類型、結構特點、作用等知識,培養學生操作規范、完整制作等職業態度。
通過課程改革,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教學,避免了教師一言堂,受到了學生好評。
The reform of teaching design of mechanical design foundation
Luo Ping-er
(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215040, 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undamental course of mechanical design must focus on ability, innovation as the basic goal i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by making full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design, attention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other measures of target.
machine design foundation; teaching design; ability; innovation
TH122-4
A
1000-9795(2014)04-0253-02
2014-02-08
羅平爾(1978-),女,江蘇蘇州人,講師,從事數控技術方向的研究。
[責任編輯:劉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