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仙
(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0)
馮夢龍的戲曲翻創研究
姚 仙
(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0)
馮夢龍作為文學家,著作頗多,從詩文、小說到戲曲,他的戲曲集合本《墨憨齋定本傳奇》就是一本不朽之作。《墨憨齋定本傳奇》共包括14部劇作,與原作相比,馮夢龍翻創后的作品在主題、內容、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有所創新,體現了馮夢龍的政治觀點和情教觀,對后代戲曲翻創和文壇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馮夢龍;戲曲;翻創;創新性;影響
馮夢龍共翻創了14部作品,以《墨憨齋定本傳奇》為總名,從多角度入手,旨在使案頭文學成為場上之曲,讓更多觀眾在娛樂的同時看到社會的百態,起到教化的目的。本文將對此進行挖掘,從翻創劇作的題材、主題、人物等角度與原本進行比較,試圖歸納出馮夢龍翻創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及對后代戲曲史的影響。
馮夢龍共翻創了14部作品,翻創劇作合集名為《墨憨齋定本傳奇》,大致情況如下表所示:

馮夢龍翻創的作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且是在當時廣泛流傳,深受百姓喜愛的作品。馮夢龍選擇這些代表性極強的劇作進行翻創,自有其新意,目的在于使案頭文學變為場上之曲。而要達到這一創作目的,情節是至關重要的。
《女丈夫》是馮夢龍根據張鳳翼的《紅拂記》、劉晉充的《女丈夫》、凌濛初的《虬髯翁》三人之作,又吸收了唐代孟檗《本事詩》中所記載的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故事,最終集合成稿的。據《曲海揚波》所錄龍子猶序云:“《女丈夫》增入龍宮求雨及娘子軍二事,以屬晉充事。益事見本史,且切本傳。”[2]馮夢龍在前作的基礎上加入了徐德言與樂昌公證破鏡重圓,李靖龍宮求雨,心懷天下接受惡奴和紅拂投入平陽公主娘子軍任軍師等情節。馮夢龍對劇情作了大幅度的改動,對題材進行了精挑細琢,大膽而合理地取舍。馮夢龍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為了使情節內容更加充實,更加貼近當時的社會現實、禮法宗教,更加有現實意義,更加符合史實,達到求真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從演出的實際需要出發,按照曲律的要求使作品更適合于舞臺演出。
翻創于李玉作的《永團圓》,是馮夢龍情節改動最多的作品之一。在《永團圓》總評中說:“予補凡二折,一為《登堂勸駕》……一為《江納勸女》……《挜婚》、《看錄》及《書齋偶語》三折,俱是本傳大緊要關目,原本太直遂,似乎高公勢逼,蔡生懼而從之;蕙芳含怨,蔡母子強而命之,不成事體。須是十分委曲,描出一番萬不得已景象,不得不全改之,觀者勿以余為多事。”[1]213馮夢龍對原作的關目作了仔細的研究,緊緊抓住了原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情節進行了優化。這些情節的增加將主人公蔡文英的善良、癡情和江納的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完全展現了出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情節內容也更加符合現實生活。
相較于其它翻創的作品而言,翻創于湯顯祖的《邯鄲夢》的結構變化不大,但對情節卻進行了一番增設,將原作的二十九出擴展到了三十四出。馮夢龍將原作中第二折《度世》變為兩折《呂仙下凡》和《酒館求度》,第十三折《東巡》變為《東巡聞警》和《崔氏尋夫》,第二十二折《織恨》變為《大使下局》和《機坊被逼》。馮夢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曲意服務,在尊重湯顯祖原作的基礎上,深化曲意。簡而言之,改動后的劇情更適合場上演出,符合“須教合律依腔”[3]180的標準。這正是達到馮夢龍翻創劇作的目的,即彌補前人劇作中的缺憾。
馮夢龍翻創的14部作品在基本遵循原作情節結構的基礎之上,在劇作的主題思想方面,有了一定的超越。
《精忠旗》翻創自李梅實的《精忠記》,不管是原作還是馮改本毋庸置疑都是歌頌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但馮作顯然更加豐富、深刻。《精忠旗》寫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汴京失守,徽、欽二帝被擄。岳飛既氣憤又悲痛,讓部將張憲在他背上刻下“盡忠報國”四個字,以此激勵自己。岳飛刺字最早記載于《宋史·何鑄傳》與《宋史·岳飛傳》,在李梅實原作中并沒有寫這一出,但經馮夢龍妙手點化,頓生精彩。第十九折李若樸責問秦檜、二十折張憲辯誣、三十一折施全為岳飛鳴不平,結尾岳飛一家沉冤昭雪,歸還沒收的“精忠旗”,全劇始終以“精忠”為線索。在《精忠旗·序》中,馮夢龍也說明了此深意:“精忠旗者,高宗所賜也。涅背誓師,岳侯慷慨大節所在。他如張憲之殉主,岳云、銀瓶之殉父,蘄王諸君之殉友,施全、隗順之殉義,生死或殊,其激于精忠則一耳”[1]203,說明御賜“精忠”旗的合情合理。從更深意義上來看,《精忠旗》的主題在于反映晚明的社會政治氣候,尖銳地批判君王窮奢極欲、奸臣當道的社會現實,流露出作家寄希望于明君,寄希望于開明紳士、地主階級的政治理想。
《殺狗記》改編自徐仲由的《殺狗記》,劇敘東京孫華家道富裕,卻聽信兩個酒肉朋友柳龍卿和胡子傳人的挑撥唆使,將親弟弟孫榮趕出家門。孫華的妻子楊氏多次勸說無果之下想出一個辦法,她買來一只狗,趁晚上孫華外出喝酒,將狗殺死后假作是人的尸體,放在自家門口。夜里孫華喝醉酒歸來,神志不清地將死狗看成了死尸,驚嚇之下去找柳龍卿、胡子傳兩人幫忙,結果兩人一個都不愿相助;妻子見此情景特意從破窯中叫來弟弟孫榮,將狗尸背往別處埋葬。柳、胡二人此時就想乘機敲詐孫華,居然到衙門告孫華殺人。在公堂上孫華在孫榮和妻子的幫助下,被解救了出來,此時孫華方才醒悟,知曉手足之情的珍貴,于是把弟弟孫榮接回了家。劇作以兄弟之間的情誼宣揚了儒家所推崇的孝悌品德,這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內核。
馮夢龍翻創的作品中約三分之一是愛情劇,翻創自梅孝已作的《灑雪堂》就是一部言“情”的佳作。《灑雪堂》總評云:“是記窮極男女生死離合之情,詞復婉麗可歌,較《牡丹亭》、《楚江情》未必遠遜,而衰慘動人更似過之。若當場更得真正情人寫出生面,定令四座泣數行下。”[1]205。
馮夢龍在他的《情史》中說:“我欲立情教,教誨諸眾生。”“無奈我情多,無奈人情少。愿得有情人,一齊來演法。”[6]馮夢龍深知世間人情冷暖,于是以情來教誨人們,希望天下有情人,共同改變這個冷酷的世間。
一部戲曲作品的成功,既要有曲折離奇的故事,也離不開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
在《牡丹亭》中,在杜麗娘死后,春香是隨同老爺夫人一同去了淮陽,而在《風流夢》中,春香自愿出家梅花觀,為小姐守墳。《牡丹亭》中春香在偷偷看到府上后花園的美景之后,大膽地帶杜麗娘去游花園,除了在陪讀中表現出天真活潑之外并沒有給予太多的筆墨,不像《西廂記》中的紅娘,在小姐爭取愛情的整個過程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風流夢》中就在春香身上增加了更多的感性色彩,如春香在陪同小姐游園之后,也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刷子序犯】(貼背介)蹊蹺這傷情為何,嗄,是了,想春游兩度打動心苗,不要說小姐,就是我春香在這花園中走幾遍,也有些動情,花落花開,流年暗與春消。
游園回來,春香也不由地傷春起來,感嘆春色之好,春情之美,似水流年。這一段曲子表現了春香細膩的感情,使春香這一人物更加鮮活。
(第十六折)(貼跪哭介)春香想來,俺小姐花容月貌,且做了水上浮萍,況春香賤質微軀,看什么人間結果。情愿跟隨道侶,共事焚修。
與原作相比,《風流夢》中的春香在杜麗娘死后為小姐年輕貌美的逝去而無限悲嘆,從而聯想到自己身份的低賤卑微,寧愿入道。作者豐富了春香的思想境界,體現了馮夢龍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獨具匠心。
張無咎在《平妖傳序》中有“子猶著作滿人間”[9]的說法。王挺《挽馮夢龍》:“上下數千年,瀾翻廿一史。修詞逼元人,紀事窮纖委”。[10]
在明代,廣為流行的劇作受到“此案頭之書,非筳上之曲”之譏,這才激起馮夢龍進行翻創,“刪改以便當場”[5]208。馮夢龍在戲曲翻創上取得的成就對后代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人亦翻創成風。如:清代的方成培改創傳奇《雷峰塔》,曹寅有《續琵琶》、《西廂記》和《北紅拂》。今天我們昆曲場上經演不衰的《牡丹亭》,其中的《春香鬧學》、《游園驚夢》、《拾畫叫畫》等多支曲子就是沿用馮夢龍翻創作品中的唱段,給我們今天研究和學習戲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高洪均.馮夢龍集箋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任訥.曲海揚波(新曲苑本)[M].上海:中華書局,1941.
[3]馮保善.凌蒙初研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4]馮夢龍.智囊全集[M].線裝書局,2008.
[5]傅曉航.戲曲理論史述要[M].1994.
[7]李漁.閑情偶寄[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8]羅貫中.三遂平妖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9]陳瑚輯.離憂集[M].復印本.
[10]王驥德.曲律[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122.
Feng Meng-long's drama creation
Yao Xian
(Chinese School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0, China)
Feng Meng-long, as a writer, wrote a lot of books, from poetry, novels to his drama, the "Mo Hanzhai definitive edition legend" is a masterpiece. It consists of 14 plays, compares with the original work, Feng Meng-long gave innovation in theme, content, the character image mold, reflects Feng Meng-long's political views and emotional moral education, which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drama creation and literature.
Feng Meng-long; drama; creation; innovation; influence
J614.93
A
1000-9795(2014)04-0119-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2-14
姚 仙(1990-),女,江蘇常州人,從事戲劇與影視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