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升文
摘 要:筆者認為無論國外與國內,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方面都會有一定的研究,只是其文獻的保留資料不多。從關于留守兒童的資料文獻得出,較為發達的國家在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移的時候,勞動力也相應的轉移過去了。而留守兒童的情況是沒有出現過的 。留守兒童的相關資料研究主要針對的是中美洲與亞洲等一些較為發展緩慢的國家。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概述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04-01
一、國外研究情況
據菲律賓的研究調查不難發現, 留守兒童的心理和身體的健康程度總會亞于非留守兒童。在研究結果中還特別提出,父親的外出和母親外出相對比的情況下,母親外出對兒童會造成極端消極的情緒,也會產生悲觀主義情緒。
據查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研究表明,留守兒童年對于社會方面的適應能力會相對落后點,父母經常性的缺席會給他們心里造成被拋棄的感覺。而且經常會出現一些偏差的行為,列入暴力行為,泛濫使用藥物的作用等等。聯合兒童基金會將近10年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后得出,摩爾多瓦國的青少年犯罪的留守兒童占據重要的比例,其犯罪案例隨著留守兒童的增長而增長。而留守兒童犯罪比例卻是總比例的60%。
二、國內研究情況
過去的20年里,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其下降的主要表現在,消極的心理因素增加,抑郁癥狀和心理焦慮呈增長的趨勢。而近10年來,青少年心理焦慮問題又增長了8%,敵對和抑郁方面也相應的增加了。其實據分析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我國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提高,反而有下滑的趨勢。這是一個不好的社會現象。
對于目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問題的看待,其留守兒童的原因占據著只要作用。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對比,親情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奢望。家庭村子感太弱,在認識事情價值上往往會存在很大的偏理性。留守兒童在心理問題上存在的問題是相當嚴重的。
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的問題,喬良對于四川某處農村的83名留守兒童進行了調差研究。其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存在著焦慮過敏,沖動恐懼等傾向。其情節非常嚴重,而這個調查結果比以往對四川的調查的次心理問題更為嚴重。
李寶峰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調查研究,字對271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研究。發現其留守兒童中有30%以上的兒童有明顯的心理不良的問題。健康的問題的檢出率也是相當高的。留守兒童在與人交流和敵對方面有明顯的差異性。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王東宇在福建調查284名中學的留守兒童時,運用王極盛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研究現實,留守兒童的有明顯的心理問題,其中心理問題主要包含比較敏感,情緒較正常兒童不穩定和抑郁等等不良的癥狀,其情節較為嚴重。
據華中師范的調查結果顯示, 90%的留守而通過都缺乏有力的支持,有著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由于長期缺少父母親的關愛,也相應的缺少這個年齡所應有的活潑性和天真的個性。他們自身都是較為成熟的,性格上卻也顯得較為的孤僻,并且對親情的有極度的渴望。
葉敬忠主持的西部留守兒童課題研究發現,留守兒童其實對于父母的外出有著很矛盾的態度,但是在父母后卻表現出極大的渴望父母的關愛,也渴望能有個完整的家庭。同時他們也對自己的父母親表現出強烈的思念的感情,以及開始為自己的父母擔憂。從而形成了自己比較孤獨和自卑的心理,缺乏嚴重的安全感也有消極的情緒產生。
林宏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和實地考察等方式對福建省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并發現,如果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生活,與父母之間也缺乏心靈的交流,生活上大多會呈現出自閉的癥狀。大約55.5%的留守兒童有性格方面的缺陷,集中表現為:敏感、孤獨、不安、冷漠和自我封閉等。有的一些留守兒童會隨著父母分離的時間的長期而出現較為暴躁的情緒極度自卑的心理,少數兒童也會出現嚴重的行為問題,不聽家長的話比較我行我素,在學校的時候回違反校規校紀,打架等嚴重的行為。
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諸多問題;但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況的比較,結果仍存在爭議。現有的調查研究都為橫斷面研究,缺乏設計更為嚴謹的其他類型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霞,范興華,申繼亮.初中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問題行為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7(3)
[2] 曾瑾.四川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況及干預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