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蕾
摘 要:形成性評價是近年來逐漸為我國教學所認可和采納的教學評價機制,但是形成性評價具體構成內容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根據不同的的學科與學生有不同的具體構成內容,本文以山東外貿職業學院聽力教學組對高職學生聽力教學實踐為依據,具體闡述了其高職英語聽力形成性評價的構成內容。
關鍵詞:高職英語聽力;形成性評價構成;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06-01
一、 高職英語聽力形成性評價構成研究的意義
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一直以終結性評價——期末考試作為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主要方式,這種評價機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學生一學期的學習結果,但是無法在日常教學中及時反饋學習效果,也不能對學生日常學習進行有效地督促和管理。為了有效地監控教學過程,及時反饋教學效果,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倡導形成性評價,從理論上講該評價機制可以實時檢測學生每個單元,每堂課,每個學習目標的學習情況,落實每個知識點和學習技能的掌握,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調整教學策略,因此一些院校在某些科目的日常教學中嘗試引入了形成性評價,其有效性也不斷得到了論證和認可。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就要制定形成性評價具體內容和方法,但內容和方法并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科和學生來制定。目前對于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的形成性評價具體構成和內容的研究還是一個新的領域,而評價的具體內容和形式直接決定了這種評價機制能否順利實施并且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因此對于形成性評價具體構成的研究還是至關重要的。希望通過這項研究能夠制定出適合高職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形成性評價機制,更好的推廣和運用形成性評價,提高教學質量。
二、 二、高職英語聽力形成性評價構成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方法
1、入學聽力水平測試內容和方法研究。在學生入學之初進行聽力水平測試,以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測試什么內容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此之前我們多用高考題或高中畢業同等水平的題目來測試,這只能檢驗新生是否達到高中畢業的聽力水平,無法測出不達標的學生聽力水平的具體等級和具體問題。針對高職學生參差不齊的入學水平筆者所在的聽力教學團隊制定了多樣化多層次的測試題型,其中題型包括字母、數字、單詞聽寫,短對話、長對話、長文章的選擇與判斷,復合式聽寫,聽力難度水平涵蓋從初一至高三各個年級,從學生的作答中可以看出其所存在的具體問題,簡單如單詞拼寫,日常用語理解,復雜如長難句、長文章理解,甚至代表學生綜合理解速記能力的聽寫,以此確切掌握學生的聽力水平,根據班級整體平均水平制定課堂教學內容與方法,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其制定各自的學習計劃。
2、學生學習小組分組方法研究。形成性評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組織學習小組使學生實時動態的組織、督促、評價學習內容、自省學習效果,而學習小組的如何劃分對小組活動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筆者聽力教學組在教學實踐及對師生的訪談中作出如下分組方法:在小組人數上一般要求4至6人,人數太少不利于組織一些需要分工較多的復雜小組活動,人數太多在小組成員互評時會花費較多時間;人員組成上,每組選定小組長一名(此人由自薦或同學推選產生),小組長負責組織每次小組活動,記錄活動內容并為組員記錄成績,向老師匯報小組活動情況或反映小組問題,組員在自由組合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進行調整,保證每組都有學習水較好的學生指導和帶動大家學習,男女生比例平衡,這樣在組織小組活動時可以使女生仔細認真負責任、男生思維活躍主意多的優勢相互結合,取長補短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形成性測試內容、方法、頻率及計分方式研究。聽力形成行測試的內容、方法多種多樣,在課題組綜合多年教學實踐,聽取師生多方面意見的前提下,主要擬定了如下幾種測試內容和方法。基本能力訓練:單詞辨音、猜詞悟義,通過播放聽力材料選擇、判斷、聽寫等形式進行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判斷、預測、推斷、獲取主要信息等,通過播放短對話、長對話、長文章等多種形式的聽力材料,進行填空、選擇、判斷、聽寫等多樣化的練習形式,以及話題討論、情景對話等聽說結合的訓練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聽力學習水平。這些測試內容和方法每堂課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安排都會選取一些進行練習并體現在課外訓練與作業,每節課的課堂練習結果和課外作業都會以A-E的五級評分制記入學生的形成性測評表并最終計入學生形成性測試的平日成績。
4、學生形成性測試檔案袋組成項目研究。形成性測試重要特點是實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能夠及時進行自省自查,老師能夠對學生及時進行指導,因此檔案袋的組成內容顯得至關重要。經過課題組的教學實踐及研究,我們為學生的檔案袋配備了如下內容:入學測試、學習計劃、課堂作業及測試、課外作業、討論話題自籌材料、情景對話稿件、每節課自我總結、教師個別指導及自我反饋,期末總結等。讓學生通過這些材料不斷地對自己的聽力學習自省和定位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指明方向。
5、教師根據學生檔案袋調整教學策略研究。教師每周都要抽查一部分學生的檔案袋,以此獲得最新的教學反饋。在課題組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后,筆者發現抽查學生檔案袋需要選擇性和隨意性相結合,既要隨機抽查一部分學生的檔案袋以此獲得即時有效相對真實的反饋,同時要對問題學生做連續的跟蹤調查,兩種手段相結合能夠更好地反饋教學效果。每次查看完學生檔案袋后,要詳細記錄學生的表現特別是存在的問題,對照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核對學生是否掌握了重點難點,以此確定下節課復習的要點和新課的內容。形成性評價的內容構成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學科建設發展,學生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與完善,筆者所在的課題組所做的研究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會不斷地對其構成內容進行改進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倩、楊志強,試論形成性評價對大學英語教學與測試的啟示[J] 清華大學教育教育研究,2006(5).
[2] 唐英雄,新型評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與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