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2BYS006摘要:文章針對我國現代聾人藝術教育學科基礎的發展概況進行分析,借鑒他國聾人教育的可取之處,重點從聾人藝術教育與社會需求的沖突分析著手,提出如果就聾人藝術學科基礎的設置提出改進措施,以培養面向社會的復合型聾人,并逐漸完善聾人的藝術教育培養模式,從身邊真正關心聾人的發展。
關鍵詞:聾人藝術教育學科;社會沖突;前景90年代后期,我國針對聾啞人士開辟了專門的聾啞教育模式,就聾人藝術教育方面來說,一切的教育思想均以促進聾人的自身發展為向導,在關注聾人身體缺陷的同時,開發他們其他方面的潛能,進行相關的補償教育,重視聾人群體的其他發展需要。就現代聾人藝術教育來說,已經發展形成了很多不同類別的藝術方向,聾人藝術教育逐漸成熟,但仍還有一些不足之處。為完善這些不足之處,我們必須找到適合聾人自身發展的突破口,比如從情感方面、和諧教育方面等,讓聾人藝術教育能上一個新臺階。
1現代聾人藝術教育的學科內容現狀
(1)對現代聾人藝術教育學科內容的宏觀基本要求。現代聾人藝術教育課程是著眼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未來發展來設定的,對于聾人的藝術課程教育目標應大體與普通學校的教育目標相一致,要盡量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次,幫助聾人學生掌握生存社會的一技之長,要有職業意識、執業紀律、職業習慣和安全生產習慣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勞動,或獲取相應技術資格,增強就業競爭力。最后,陶冶情操、發展特長、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自信心,幫助他們將來立足社會。
(2)現代聾人藝術教育學科類型。現代聾人藝術教育學科的類型主要包括藝術才能教育和藝術類職業技能教育。在藝術才能教育方面,舞蹈類、器樂類課程比較常見,旨在發展聾人學生的藝術潛力,讓他們擺脫自卑,擁有精神依靠。在藝術類職業技能方面,有蛋糕制作、美容美發、面點制作、服裝設計、花卉種植、電腦編程、工藝美術等,有些學校還能提供像書法、篆刻這類的藝術學科,這些藝術學科分布在體育、藝術、職教等方面,在教學生如何掌握藝術能力的同時,讓他們自己學會如何用意志去就業、自立,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而不再是別人眼中弱小的殘疾人。
2聾人和社會需求的沖突問題與現代聾人藝術教育學科之間的關系
(1)聾人與社會需求的沖突。現代聾人藝術教育學科是在社會需求的向導下開設的,與此同時,把學生需求、地區需求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針對學生聽力殘疾的局限性以及對自身和社會認識的不全面,根據人才市場的具體數據來制定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而現實生活中,聾人與社會需求之間卻有著很多沖突。例如,1)聾人的職業能力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據調查,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崗位需大于供,而動畫設計、工程維修、軟件開發這些專門需要技術人員的崗位仍然有很多空缺。這些都說明有一技之長的聾人目前仍然緊缺。而其他一些技術含量低卻辛苦的行業,卻不是很多人愿意去的,這就造成很多有崗位找不到合適的人干的例子,勞動力市場越來越需要技能人才,而“想去的地方進不去,需要人的地方沒人去”,這種職業供求的不匹配加劇了聾人與社會需求的矛盾。2)聾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適應的進程發展緩慢。由于社會在對聾人思想道德層面的對待還沒有達到一視同仁的狀態,所以,很容易把聾人和正常人區分開來,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弱勢群體。而對于聾人自己來說,由于跟社會接觸的較少,不清楚社會的真正狀況,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及關系,或高或低的評估自己,對工作崗位不能適應或無法站穩腳跟等問題不斷出現。
(2)聾人與社會沖突給現代聾人藝術教育學科帶來的思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指出:“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考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既然職業教育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那對于聾人藝術教育來說,更是應該把藝術與職業結合起來,考慮勞動力和本地經濟發展與市場需求的關系,科學規劃藝術課程,特別扶助并大力發展現代聾人藝術教育,培養聾人掌握一技之長,促進聾人全面發展,實現殘而不廢、殘而有為、自立自強,由殘疾者轉化成為真正意義上有經濟創造能力和負責任的公民。
3現在聾人藝術教育的學科發展方向
(1)選修課與必修課相結合。為保證學生的基本教育,必須要保證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必修課程關注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素質,追求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性、全面性、系統性、完整性,為學生的一般發展奠定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基礎。必修課的數量與內容總是有限的,它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遺傳、環境、教育與個體主觀努力程度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他們在知識經驗、能力基礎、家庭背景、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選修課則可以彌補必修課的不足。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選修課程,如果說必修課是一座高樓,那選修課就是高樓的裝飾物,選修課讓學生的知識更加廣博。
(2)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實踐課的實質就是在教師引導下,聾人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聾人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隨著聾人學生實踐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促進者。作為促進者的關鍵是促進聾人學生自主學習,促使聾人學生自己去感知體驗,實驗觀察、探究研討。簡單地說,把理論課和實踐結合起來,就是將聾人學生所學的理論運用于實際的工作中的一種訓練方式。光說不練假把式,只有將自己所學的東西運用于實踐操作,才能真正活學活用。
(3)加強聾人的藝術職業教育。我們必須培養聾人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優秀的綜合素質能力,因為是特殊群體,存在聽力方面的障礙,所以要想緊跟社會的經濟發展步伐,與時俱進,對于聾人的藝術職業教育必須立足實際,提高職業教學質量,對聾人自身和社會的需求都要盡量做到滿足。
(4)加強聾人藝術教育學科與社會企業機構的聯系。把聾人藝術教育課程與各類用人單位緊密結合,增強聾人與社會的溝通,為聾人的職業選擇提供指導,讓他們能順利地走上社會。藝術教育學科要根據企業的具體需要進行設計,在符合聾人學習習慣的同時,不能忘記關鍵知識點的灌輸,貼近聾人生活習慣,保證藝術教育的實際效果和聾人職業發展。
(5)加強聾人和健全人的溝通教育。因為自身的聽力缺陷,聾人通常不能或者很難與健全人正常地溝通,而事實上,這兩個世界的人們是不應該有隔閡的,世界的豐富多彩應該讓聾人感受到的是幸福而不是膽怯。現代聾人藝術教育應該關注到這一點,在強調職業教育的同時,滿足他們內心與健全人同等對待的渴求,讓他們堅信“除了聽,聾人能做任何事”這一觀點。另外,還要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促進聾人就業的輿論環境。同時,利用各種新聞媒體提倡全社會都要創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就業環境,加大對他們就業援助的力度,減少聾人與健全人之間的隔閡。參考文獻:
[1] 劉洪波,劉虹.聾人高等教育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2(8).
[2] 周志英,馮金寶.聾校藝術與職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案例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7(4).
[3] 張申琛.對聾人就業的幾點思考[J].摯友,2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