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 要: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給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為此,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國中小學推進信息技術教育,同時通過多媒體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340-01
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平臺,為師生提供了前進的航標燈,為師生和積極投身素質教育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并最終形成主導地位。多媒體是今后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它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教育改革。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具有信息呈現多媒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饋多樣化等特點,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為一體,有利于改變傳統的“粉筆十黑板十一張嘴”的單一的信息呈現和流通形式。在數學教學中廣泛使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拓展學生學習方式。既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又能實踐個別化,小組合作等方式教學,促進教育教學改革。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取得幾點經驗。
一、創設探究情境、豐富教學內容呈現方式
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和每個教學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小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如果教師善于用色彩鮮明適度的聲音、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教材上的知識點,都是以靜態的形式出現,特別是一些概念的形成規律的結論,往往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通過演示或口頭講述出來,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運用計算機技術在學生的頭腦中產生一種清晰的“動態表象”,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總結、概括出知識點,這樣更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
二、化“靜態”為“動態”、拓展學生學習方式
在小學教學中,大量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插圖借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那么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
“相遇問題”歷來就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相當難度的一類應用題,在教材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深入地理解,以往的教學中盡管教師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語言形象描述,或用畫圖講解;或用滑輪實物與幻燈投影演示;但由于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和教學知識本身難度的阻礙,學生掌握起來總是很困難、很勉強。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動態的例題教學,為學生創設視聽情境,產生一種化靜為動的效果。我設計了CAI課件:屏幕上出現了王阿姨和李小紅分別在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后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后通過一分鐘一分鐘或一小時一小時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相遇)。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圖像準確科學、簡潔明了、真實可信,使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等術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時間的關系,讓學生順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手段靠單一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避免了因實物表演、模具演示不準確、不科學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將“不可為”變“可為”、 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作為一名教師重在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數學教學過程中中,關鍵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對于將教學中學生難以想象的教學內容,如教學《圓錐的體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等,這時教師就可采用電教手段,化靜為動,將教學中學生難以想象的事物、形象、過程等全部內容再現于課堂,將學生“不可為”變“可為”,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獲取新知識。
四、數學因網絡更精彩,活躍師生互動方式
隨著學生信息水平的逐漸提高,可為學生提供網址,搜索引擎等,讓學生通過internet到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教育信息化已是時代的必然選擇、歷史的必然,我們要能充分發揮網絡的強大優勢,加強師生的互動,“讓數學教學因鼠標而更精彩”。
1、網絡教學將“教具”變成“學具”,拓展學生學習途徑
傳統的教學媒體一般都是教師演示的工具,網絡教學實現了動畫、圖形、聲音、文字的整合應用,形象有趣,能幫助學生理解復雜、抽象的知識,網上備有各種概念、公式、單位、常用數據等速查知識庫,即是學習工具,有是良師益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難關,為了搜尋相應的知識點,不必再翻箱倒柜查課本,只需在網上查找,就能找到幫手。另外,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等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知識的相互聯系示意圖放到網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形式和方法,增強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
2、在線個別輔導化“封閉”為“互動”,拓展了輔導模式。
在常規的教學中也經常用到個別輔導模式,但往往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一)、教師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范圍內,無法根據每一學生的具體需要去做出有效的輔導。(二)、師生交流的方式極其簡單和單一,并且輔導的范圍也非常窄小,有極少數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輔導。這樣就會使個別輔導教學走向兩極分化——學習成績有余力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得到了一定的輔導,不能面向全體學生。而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就能很好地做在線個別輔導。
五、多媒體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輔助教學需教師與學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而且還需要有一定的網絡運行環境,組建多功能網絡教室等。這也是很多學校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欠熟練,尤其是小學生,往往因相關同步知識不具備而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遇到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