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明
摘 要:不管是中學還是小學,作文教學都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作文教學中的批改又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步驟,有效的作文批改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作文批改;新課程;講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332-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不管是中學還是小學,作文教學都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作文教學中的批改又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步驟,有效的作文批改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要把握好作文批改的要求,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寫好作文修改的批語,讓作文批改能起到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作用,并能促進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達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一、批改應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講求實際效果
作文批改要根據不同年級的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而定。低年級應著重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修改;到了中年級則著重指導修改寫作是否有序,內容是否具體;高年級則重點指導文章是否有中心,材料是否圍繞中心等。作文批改還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實際。即使同一個班的學生,作文能力也有很大差異,批改時應區別對待。對作文基礎差的同學,應多在詞句基本功上指導,使他們過好用詞準確、語句通順這一關;對于作文基礎好的同學,教師應當拔高要求,使他們的作文用詞準確、條理清楚,中心更明確。堅持從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每個學生的作文能力都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提升。
二、提倡自改,讓學生成為批改的主人
以往學生的作文,教師批改完后就沒事了,老師是學生習作的第一個讀者,也是最后一個讀者,根本沒有讓學生在同學面前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學生的表現欲受到抑制,縱有很精彩的生活見聞,也無法與同學共享,更談不上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應該采用開放式作文指導的方法,從實際出發,開通各種渠道,讓學生的習作能力展現出來,讓他們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創新意識得到呵護、培養。學生寫好作文后,要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寫的內容是否切題。如不切題,找出原因,選擇 好切題的內容。這是關鍵,因文不對題,下面的工作就沒有做的必要了。其次,要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如有不足,立即補充。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和錯別字,發現問題,立即糾正。在學生自改中,當然也離不開教師的參與。但教師應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脫離出來,作為組織者和旁觀者的角色在活動中多給學生指導,教給學生批改的方法。
三、倡導學生互改,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互改的具體步驟同自改的步驟大致相同,即首先審題,接著看內容是否清晰合理,最后檢查語病和錯別字。同時要求每個同學在互改中拿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寫的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寫的差的,差在哪里?有時當面交換意見,或者把意見點畫在作文上。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從對方的作文中受到啟發,而且也能發現自己原先沒有發現的問題。學生互改作文,可以相互學習,相互提高,也可以激發學生批改作文的興趣。通過互相修改,能更多地發現自己習作中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自己批改習作的能力。在學生自改和互改中,教師始終在學生中間,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注意搜集好、中、差三等作文,為下一步教師講評打下基礎。讓學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種很好的批改方法。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機會。互批時可以采用個人批改與小組批改相結合的方法:四個人一小組,圍坐在一起,輪流執筆,共同討論,逐一批改四人作文。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師要求評論優劣,寫出評語。評語內容分為“常規內容”和“特定內容”。“常規內容”是每次作文都應有的共同性內容,如主題正確、語言通順、層次清楚、書寫整潔等。當然這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批改指導,填寫好“作文批改報告單”,報告單內容有以下列幾項:①作文題目;②批改小組人員;③優缺點;④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⑤值得大家引以為戒的問題;⑥典型的錯字、病句。
四、進行師生互批互改
先讓學生試著該老師的作文。選擇好題目,教師與學生一同參與寫作,并從學生作品中選出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作為范文,把老師的文章夾入其中讓學生一同評閱。這樣做的好處是大大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自豪感,激發了學習興趣。再就是在互批中最關鍵的是關注好差生的具體表現,在活動中要采取相應措施,是度定標,放緩進度,做到起點低,反饋及時,多鼓勵、勤表揚,善于去捕捉和呵護他們的閃光點,樹立好寫作的信心。我在轉化差生中堅持做到了面批、全批、細批、勤批,對差生的成長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我是最深有感悟的。
五、采用多鼓勵、少批評的評語
教師在批改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原意,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增強他們作文的信心,克服畏難情緒,敢寫、想寫。有的教師總是把學生的每一篇作文滿篇批改,這樣以表示認真負責,其結果恰好相反。學生見到作文一無是處,會喪失信心,產生畏懼心理。有的教師只是打個分數或者等級,這樣只會讓學生去注重分數,使學生無所適從。作文評語是學生作文和教師指導的交接點,在作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橋梁作用。我覺得作文評語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滲入,因為積極的情感是學生寫作的推動力。優秀學生作文的評語好寫,然而對于后進生的作文評語呢?后進生的作文,尤其是對作文缺乏信心的學生往往不受教師歡迎,可是后進生以及他們的作文更需要愛心的呵護。激勵性評語要善于保護學生稚嫩的心靈,保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總之,通過教學實踐,在作文批改中采用以上策略,大大地解放了語文老師,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師將節省的時間用于研究新教法,進一步提高了教書育人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郭順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批改方式的創新[J].
[2] 閻立欽.倪文錦.語文教育學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98-1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