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
摘 要:在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提問是比較常用的方法,有效的提問設計能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和閱讀技巧的發展。近年來,語篇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已逐漸凸現其主導地位,而關系到英語語篇教學質量最直接的因素是課堂提問的方式方法,課堂提問,是教師利用提出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所以,一些巧妙的提問方法和時機非常重要。本文筆者就“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有效的提問法”展開討論,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教學;語篇;有效有效提問法;小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357-01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過程中,為了學生能更好的學習,教師必須以有效的提問方式方法去驅動學生學習,即教師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的思維以啟發性,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他們在無數奇妙而又陌生的知識海洋中思索、尋求,從而不斷地活躍思維、開拓思維、積極思考,同時還能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們來談談“有效提問”具體的一些做法。
一、從提問方式入手
提問的效果好壞取決于問題的設計,英語語篇的課堂教學旨在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沿著教學思路積極思考。設計問題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短篇知識要點、難點以及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確定問題設計的目標、教學目的。設計問題要本著有層次,有坡度,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環環緊扣的原則。問題的提出應當體現知識的嚴密性、科學性、條理性,有清晰的層次感。精心設計好的問題,要考慮怎樣提出才能有效,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交際能力、英語思維能力、自主能力,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的培養。教師可以把大的、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幾個小問題,讓學生找到切入點,還可通過重復、意譯、填空、選擇問句、延長等待時間等降低提問難度,以利于學生回答。
二、從提問對象入手
對于提問對象,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展開。第一,優化提問的形式: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興趣決定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接受能力及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點燃興趣的火花。如;利用學生喜歡的實物、卡片、簡筆畫或借助表情、動作來演示,或進行游戲競賽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單詞句子的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強、好玩、自尊心強。設計提問時要充分顧及這些特點,以引起他們的興趣,不要故意用偏、難、怪的題目使他們感到難堪。優化課堂提問,首先教師要從教材中選擇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熱點構成提問序列,力求提問過程新穎別致,使學生喜聞樂答,讓學生有如坐春風、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學習的內驅力,激起學生探究的愿望,產生一種學習需要,形成學習的內驅力,課堂上的生成也就變得自然而然了。第二,優化提問的切入點:即找到適當的切入點,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進行提問。“淺”是提問的大忌。“有疑而問”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淺顯的提問往往問而無疑,課堂上學生對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動得轟轟烈烈,實際上學生怎么也動不了,生成也離課堂越來越遠。只有“巧問”,才能真正拓寬學生的思路,引起豐富聯想,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不知不覺中生成各種新的認識,收到良好的問答效果。
三、把握提問時機
提問就是啟發學生的思維。一般說來,提問時機選準與否,對學生的思維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提問時分階段、分時機提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小學生有時對學習的知識指向目的不太明確,所以有些問題可以在學前提問,即在講授新課之前,問一些引導性、啟發性的問題或者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習。有些問題要在學中提問,即在講授的過程中提問,可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比較難的語言現象。通過教師的課堂指導和評論,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和技能。提問于學生的疑惑處與轉折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就會產生求知欲,就非要弄個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善于根據教材內容,或課前設疑、引人入勝,或課中置疑、波瀾跌宕,或課后留疑、回味無窮,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探求狀態。
四、優化提問內容
在英語課堂創造性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寶貴的四十五分鐘,給學生以最精的知識信息,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廣博的知識。小學英語的教材每單元是一個主題突出,連貫性強的完整的對話場景語篇,它呈現了本單元出現的詞語、句型、功能和話題等。新課改提出“整體語言教學”,該理念下的對話教學是在情景整體導入中對意義的整體理解,并逐步在有意義的師生教學活動中進行句型和單詞等語法知識的操練活動,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量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教師根據課文精心設計的部分“小問題”即語言點問題,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顯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了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總結:以上是筆者多年小學英語教學總結的一些經驗,在此和大家交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應試教育的急功近利造成的短視,使不少英語教師對英語語篇教學陷入“程式化、淺表化”特點,缺乏生成性。希望廣大老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多為學生著想,積極總結教學經驗,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學習樂趣。
參考文獻:
[1] 魯子問.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2006.
[2] 朱繼華.”把脈”語篇教學.小學教學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