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球
摘 要:所謂數學體驗教學,是指在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或重復實際經歷的情景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數學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一種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在新課程下的今天,注重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體驗“活”的數學;運用實例,加深學生的理解,是新課程下初中數學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探索;合作;交流;尊重;感召;互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11-01
以體驗的方式進行學習是現在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必然要求,它以學生的發展和需要為中心,以學生個性差異為基礎,以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而且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讓體驗教學走進同學們的課堂,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略談幾點淺見。
一、探索 合作 交流----真正體驗數學
學生“體驗數學”的自主探索活動和合作交流活動提供了學生主動建構的時空。用書本與單純講解來代替數學學習,那就不是在教學生自己探索,而是在教學生利用別人的推理,這無疑是讓學生啃別人嚼過的面包,而不是自己去學習。因此,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體驗數學學習就成為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
1、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案例1:為了使學生鞏固掌握相切兩圓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的嘗試探究意識,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在復習課上我安排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
已知⊙A、⊙B外切,它們的半徑分別為1cm、3cm,半徑為5cm的⊙C與⊙A、⊙B都相切,請問這樣的⊙C一共可以畫出幾個?
在此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圓的位置關系,在認識上已經具備了相切兩圓——內切與外切的兩種位置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主動探求⊙C的個數,顯然已經具備了條件。與⊙A、⊙B分別相切的不同位置的⊙C問題一提出,我發現原先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在積極地參與,很努力地畫著,當他們畫出了兩個、三個⊙C時,臉上洋溢著成功后的喜悅。而那些尖子生同樣有著他們體驗的快樂,當他們把畫出的第五個、第六個⊙C的方法介紹給大家時,臉上寫滿了自豪和自信。
2、在富有生活情趣的氛圍中,快樂學習
案例2:中國人民銀行2007年3月17日公告,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由現行的2.52%提高到2.79%。受加息的影響,許多儲戶第二天都到銀行辦理轉存手續。如果以一年期的定期存款為例,試問:存了多久的存款提前領取后轉存才劃算呢?(說明:?領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銀行都按每年0.72%的活期利率付息;?利息稅率為20%;?一年期計息天數是360天)
此類數學問題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學生從中可以體驗到生活信息、數據的處理過程,有效地促進了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3、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案例3: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后,教師提問:請你用所學過的知識測量出學校旗桿的高度,要求畫出示意圖,簡單說明測量原理。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后,在紙上總結出了幾種示意圖,見學生設計的方法如此之多,教師趁機讓學生走出教室,分小組實際操作,進行操作比賽,結果很有意外收獲。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創設合作交流、開放拓展等情境,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地動腦、動口,獨立地觀察、比較、聯想、歸納、類比,不斷地去感受、去發現、去交流、去評價,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知識,在體驗中獲得知識,在體驗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尊重 感召 互助----激發數學情感體驗
我曾經詢問幾個學生對數學課上的情感感受,綜合學生的反映有這樣幾種:第一,對學習內容和過程感到“有趣”;第二,雖然談不上對學習有趣的感受,但完成學習任務或者取得好的成績感覺到“成功”;第三,對考試和測驗的“焦慮”,對考試成績很擔心;第四,對數學學習活動的“厭倦”。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數學教學不僅僅幫助學生形成知識和改變行為,而且每時每刻創造著學生對數學學習不同的情感體驗和認知的方式。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知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這種關注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心”施教。
新課程標準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好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讓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使數學生活化;從實踐中“做”數學,使數學活動化;在游戲中“玩”數學,使數學趣味化;在情境中“問”數學,使數學問題化。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在數學學習中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