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丹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從而真正達到發展學生個性的要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313-01
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學科的輔助,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一些抽象的、靜態的數學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實現由“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實現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主要標志是教學效率的高低,而這又常取決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是否積極、主動。兒童有了飽滿的學習興趣,便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需求,積極地投入學習,堅持不懈地與學習中的困難作斗爭,不再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例如在人教版第三冊《數學廣角》一課中,就可以運用計算機設計出多媒體課件.
(教學片斷1)
師:孩子們,你們都喜歡去兒童樂園玩嗎?可兒童樂園的叔叔們設置了一些關卡,他們要想進去呀,必須解決關卡.
師:請大家看屏幕,今天小猴,小兔,小熊也想去玩,,可要解決這些關卡上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還有點難度哦,同學們愿意幫助他們,讓他們順利的進入兒童樂園嗎?
生:愿意!
師依次出示第一關,第二關,第三關.(略)
為了幫助動物們進入兒童樂園,孩子們情緒很高,一關一關的過,每過完一關,就會有一只小動物進入兒童樂園.
(教學片斷2)
又如,在教學“時分的相識”時,有位教師就是這樣設計:
問:誰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
上次兔子輸了,不服氣,說上次是自己大意才輸的,要再比一次,現在請你們當裁判。(屏幕演示畫面:龜兔沿圓周同時從一點出發賽跑,圓周上等距離散布12棵樹。)
比賽結果:兔子跑了一圈,烏龜跑了一格。(學生歡呼:兔子贏了。)
問:數一數,兔子跑了幾格,烏龜跑了幾格?
再問:大家想想這是生活中的什么工具?
學生回答:鐘表。
問: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就這樣抽象的知識和童話故事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我引導著,使教學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真正做到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而片段一的教學設計上,老師并沒有設計單純的搭配問題,而是利用了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實現過程再現,發展學生的思維
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再設計,對發展學生的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學生學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后,教師出示這樣一道題:"實驗小學操場長80米,寬50米,為了滿足學生活動需要,操場的長增加30米,寬增加20米,求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們首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畫一畫,嘗試著算一算。學生在解題時出現了這樣的錯誤解法:30×20=600(平方米)。這時,我們按題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長80米、寬50米的長方形,再延長長方形的長與寬,形成擴大后的長方形,并把面積擴大的部分涂色,就能直觀地看出擴大的部分并不是長30米,寬20米的長方形,再讓學生看圖思考、討論增加的面積應該怎樣求,在可視圖形的幫助下,學生很快用多種方法解答出來。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實現自主性探究,體驗知識生成
自主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教材、生活和活動中選擇、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它最主要特點是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探究和親身體驗,強調其于真實任務的情境性問題解決,強調學習者在活動過程獲得生活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探究式學習通過“學、思、問、探”等多種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內在潛力、增強學生探索的欲望。
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多媒體課件演示: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輛正方形車輪的車上,在音樂的伴奏下狼狽地往前行進。同學們看見猴子被顛得一上一下,樂得哈哈大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開始,學生在問“為什么”的同時思維迸發出火花。學生展開想象:有的想把車輪改成橢圓形的看看效果……這便是孩子們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飛馳的汽車,車輪為什么一定是圓的呢?各種形狀的車輪豈不是能讓世界顯得五彩繽紛。車輪做成圓形的,在滾動時車軸到地面的距離始終不變。這樣車子在前進時才能保持平衡,所以車輪要做成圓的。悅耳的音樂響起,小孩子愉快的表情映射出學生快樂的心情。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得學生大膽的想象有了驗證的機會。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入為廣大師生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數學教師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進行整合在數學教學中將占主導地位。作為新世紀的數學教師,恰當運用新穎、先進的教育技術,不僅能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素養,發展學生的能力,這對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數學課程標準. 基礎教育.(實驗稿)人教網.2001,11.
[2] 王春梅.論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小學教學設計,2003,5.